诸葛亮的躬耕地到底在那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4/25 16:27:53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时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汉献帝已从长安李傕手中逃出,迁到了曹操的许县。诸葛亮此时已16岁,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
  他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但也有一种说法指黄月英本人极美,因此遭到乡里其他年轻女性的嫉妒而诋毁她的容貌。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
所以说,其躬耕地在“南阳”。

清朝南阳知府顾嘉衡的一副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襄阳南阳之争,现在还没有分出高下,似乎襄阳之说略占上风。

在定论之前,上面的一幅对联,倒可以作为小结。

《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

没有定论,一千多年了,行政区划也改了不少次。

根据考证诸葛亮17岁时应该是在襄阳城外的隆中“躬耕垄亩”,边务农边读书的。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在南阳城郊,但是当时的南阳战乱不断,并非一个适于躬耕读书的地方,所以学术界大多赞同第一种说法。诸葛亮本人在《出师表》中所说的“躬耕于南阳”应该是地域上的一种泛指,就好像现在说的东北,西部一样。

诸葛亮,本来是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水县)。少年时父母双亡,逐随叔父避乱荆州,隐居於南阳隆中.
诸葛前出师表中有记载:躬耕于“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