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蜃楼的形成原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04:30:47

海市蜃楼是如何形成的?
  在沙漠中,迷路的人缺水缺粮,忽然看见了绿洲,但走近了却发现原来只是海市蜃楼的幻像,空欢喜一场,这就是海市蜃楼,是大自然跟我们玩的魔法。它的成因是光线在空气中被折射,再加上全内反射的结果。
  如果要明白海市蜃楼的成因,首先要明白为甚么光线在空气中会被折射。原来,不同温度的空气有不同的折射率,就好像许多不同的介质一样。靠近地面的空气较热,折射率较低。我们可以把空气想像为许多层的介质,而每一层的折射率都不同,越接近地面,折射率越低。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知道甚么是全内反射。如果光线微微倾斜地从玻璃射进空气,一部分的光线会被反射回去,另一部分就会被折射,从玻璃中走出来。由于玻璃的折射率较空气高,所以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 。当入射角越来越大,被折射的光线便会越来贴近空气与玻璃的界面,直至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度,光线便只会被反射,而不会折射出去。这个现像叫做全内反射。
  假设有个绿洲,它在 A 点发出的光线被空气折射,走一条弯弯的路径。在 B 点,光线发生全内发射,使光线往上走。之后,光线再次被空气折射,最后光线会进入站在 C 点那观测者的眼睛,使他形成错觉,误以为绿洲很接近他呢!很久以前,人类便发现了全内反射,更把这个现象加以应用,例如光纤、单镜反光照相机和双筒望远镜都应用了全内反射的原理。

  山市蜃楼跟海市蜃楼、沙市蜃楼一样,是物质通过光的折射和反射作用, 把彼地物体的影子“放映”到此地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现象曾多次出现过:我国渤海南岸的蓬莱县,就常看到遥遥千里平常根本看不见的庙岛的幻影;1934年8月2日在南通附近的江面上空就出现过楼台城廓和树木房屋,全部蜃景达20多里。约半小时后,向东移动,突然消逝;还有在沙漠看见蜃景的。
  但是,在山上发现蜃景的,至目前,似只蓥华山太子城一带。太子城的“山市蜃楼”奇观 ,自古有名。据采药老人说,多年才有一现。民间把这“山市”现象神秘化了。有的书还记为“随杜宇王入西山隐去之民,从云里复有归来。”
  此外,据《肃州志.西陲纪要》载, 在祁连山中也出现过“山市蜃楼”。
  丁 (待考)所做的长诗《山市》记叙了变化莫测且有时令之分的“山市”。丁确是个有心人,起初他看到“祁连六月堆晴雪,赤日当天冻云结”的壮丽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