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请问这句话出自何处?不孝有哪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3:36:53

不孝有三
白话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没有后继人是三个不孝中的最不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出自《孟子·离娄上》。

这问题我也问过,也是 Tanworld给的答案,谢谢他了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365851.html

不孝有三,一为,没钱养老婆,对不起丈母娘。
二为,有钱不给丈母娘用,在加上抛妻弃子。
三为,不知道赚钱养家,不知道升官掌权,使得父母跟
你吃苦受累

三不孝中,第一种不孝是:对父母的言行,不问是非,逢迎附和,一概顺从,使父母陷于不义之中。第二种是说,家境贫寒,父母年事已高,不努力进学,以求得高官厚禄,光宗耀祖,让父母共享荣华富贵者,谓之不孝。第三种不孝者,不娶妻生子,传宗接代,因此就没有了祭祀先祖的人,即所谓“断了香火”,这是三不孝中最大的不孝。
语出《孟子.离娄章句上》东汉学者赵岐的注释。
(附:有人翻译赵岐的话,把“祀”写成“嗣”,可能是因谐音而误。古人很重视对先祖的祭祀,以祭祖为孝道,这已成为中国的传统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