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线虫的贮主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3:14:33
希望网友能告知除水稻外...还有哪些是该线虫的贮主?比如什么草.还有危害性......

水稻根结线虫

病原线虫为专一性寄生线虫(图2),寄生于水稻和陆稻上,分类上归为线形动物门、线虫纲、垫刃目、异皮科、根结线虫属[Meliodogyne],包括两个种;广东、海南的为海南根结线虫(M. hainanensis Feng et Liao);广西的为林氏根结线虫。
病原线虫主要以卵随稻根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春条件合适时,卵发育成1龄幼虫,蜕皮后破卵而出成为2龄侵染幼虫,侵入稻株根部寄生。在取食的同时,分泌毒素,刺激薄壁组织过度生长形成根瘤。幼虫在根瘤内,经3次蜕皮发育为成虫。雌成虫产卵于根瘤内,发育后在卵内又形成1龄幼虫,破卵而出成2龄侵染幼虫,又伺机侵染新根……。在月平均温26℃左右时,线虫完成一个世代仅需27~28天。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间可以发生多次重复侵染。带病土壤和带病秧苗成为本病初次和再次侵染来源。线虫借水流、农具、人畜活动而传播。本病多发生在丘陵、山区稻田,特别是山坑田、瘦瘠田、砂土田、重酸性田、低洼田、浸冬田发病重;分蘖期间发病最重。常见的水稻品种均可受侵染。
此病主要发生在水稻根部(图1),但地上部亦可表现症状。被害稻根的根尖初呈扭曲变粗,后膨大成长卵圆形、两端稍尖的根瘤。根瘤初呈白至乳白色,后转淡黄、棕黄以至黑褐色;质地由坚实而逐渐变软,终致稻根外皮破裂以至腐烂;根瘤由芝麻粒大至米粒大不等;数量由几粒至几百粒。随着地下部根瘤数目的增加,地上部表现缺肥症状,病苗叶色变淡,纤弱,移植后返青慢,发根迟,长势差,死苗多。至分蘖期,根瘤数量大增,症状更显著,表现为植株矮小,根短、叶片均匀黄化,茎杆纤细,分蘖力减弱。抽穗期病株矮小,叶黄,出穗难,呈包颈或不能出穗。结实期,病株穗短,结实少,秕谷多。
http://www.jmpps.com/bctw/B0101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