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缺氧性贫血,谁可以介绍一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2 06:11:41
什么是缺氧性贫血,谁可以介绍一下?
是可以致死的,是么

贫血引起组织缺氧时,机体将发挥一些生理性代偿机制,使其更充分地利用血红蛋白中的氧,组织得到足够量的氧,恢复正常功能。

  代偿机制一:增加血红蛋白中氧的释放。

  这种代偿机制主要是通过血红蛋白对氧亲和力的降低而进行的。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是红细胞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代谢产物之一,它与脱氧血红蛋白的β珠蛋白链结合时减低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在贫血和组织缺氧时,红细胞能产生更多的2,3-DPG,使血红蛋白在不增加氧分压的条件下释放更多的氧,供组织利用。这时5g/dl相当于正常时9g/dl血红蛋白能向组织释放的氧。慢性贫血病人之所以能耐受较重程度的缺氧,主要就是依靠红细胞内2,3-DPG浓度增高这一代偿机制。

  代偿机制二:增加心脏输出量和加速血液循环。

  加速血液循环能增多红细胞在肺和组织进行气体交换的机会。这主要依靠心脏增加每次收缩时的血液输出量,心率的加速是次要的。选择性的血管扩张和舒张期血压的降低都有利于血流加速。贫血本身使血液粘滞性降低,也使血流加速。当贫血较轻时,休息时的心脏输出量并不增大,只有在体力活动增加时才增大。如果在休息时心脏输出量也是增大的,贫血大多较严重,血红蛋白大多在7g/dl以下。

  正常的心肌能耐受较长时间持续过量的活动,但如贫血太严重、持续时间过久或本来就有冠状动脉病,以致冠状动脉供氧不足,则可以出现高输出量的心力衰竭及心绞痛。心力衰竭时,血浆量增加,这又加重心脏的负担而使心力衰竭更加严重。出现这恶性循环时,心血管已失去了上述的代偿功能。

  代偿机制三:血液总量的维持。

  除了急性失血血液总量暂时变少外,贫血时红细胞总量虽然减少,但血浆量相对增多,结果全身血液总量仍能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以保证适当的血液循环。急性失血时组织间液体迅速被吸收进入血液内,尽量使血液总量先恢复正常,以利于血液循环。

  代偿机制四:器官、组织中血流的重新分布。

  为了保证需氧量高的心、脑、骨骼肌等重要器官、组织的血液供应,身体能自动调节全身血流的分布,减少需氧量较低的肾脏、皮肤等器官、组织的血流。肾脏当然也是重要器官之一,但对氧的需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