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纯文学 ? 大众文学的区别 ?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7:14:34

纯文学,是高度抽象化的文学。大众文学是低度抽象化的文学。
二者很难区别。一部文学作品,在一人看来是纯文学,在另一人看来却是大众文学。总的来说,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欧洲一战之前,绝大多数文学作品都是纯文学。比如《少年维特的烦恼》、《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楼梦》。而其后的文学作品,多数是大众文学。如《白鹿原》、《活着〉《失乐园》。
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它有半自转性质。但是,保尔这个形象高度概括了苏联建国初期一代革命主义青年的形象,冬妮娅则是很典型的资产阶级小姐。在中国和苏联,很多人都能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的形象。这就是高度抽象化。再如《活着》,人们从中看到的是一个故事,可能一些人对其中某些情节感同身受,但范围不广,深度不深。这就是低度抽象化。
当然,中国古代也有许多大众文学。比如宋元话本与戏剧。《救风尘》《西厢记》都是此类。另外,明清小说也有很多大众文学。最典型的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它们取材于话本,贴近大众。张飞即是张飞,李逵就是李逵,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一模一样的原形。
当代中国,纯文学已经逐渐没有市场。自从朦胧诗派之后,纯文学在走下坡路。看纯文学的人越来越少。与之相对,影视文学等大众文学正方兴未艾。文学,是要有读者才能活下去的。随着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化,都市人的阅读在决定今后的文学方向。我们已由读字时代逐渐过渡到读图时代。文字的内容与形式必将改变。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日本的现当代文坛。日本七八十年代,纯文学经历衰退,社会上引发了纯文学与大众文学的讨论。结果是,今天纯文学让出了舞台,畅销书榜上十有八九是大众文学。中国在文革之后,经济发展走上正轨,发展的状况与遇到的问题与日本惊人的相似。我相信,中国的大众文学在今后15年间一定会大放异彩。
值得一提的是,村上春树的作品在书店老板看来是大众文学,而在早稻田文学院则被当作纯文学来研究。恐怕是纯文学的一种不甘吧。当中国的村上出来之时,也就宣告了纯文学时代的彻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