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业概念是什么? 谁能回答我?谢谢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00:39:54
小农业概念是什么? 谁能回答我?谢谢啦

小农业,大农业
很多人提到历史上的美国,常会不由自主地把它今天的状况套上去。其实,美国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是个落后的大乡村。大乡村里,就有许多农民。
我们居住的美国南方,在美国工业化开始之后,还维持了很长一段的农区风光,我们州的棉花曾经很出名,直到今天,来这里的游客还常常买一小包棉花回去,当作“到此一游”的纪念品。可是,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小农业几乎不可阻挡地凋敝了。我们家周围,至今还根据历史遗留的规划,划归农区。邻居们都还有相当于百把亩的土地,本来这就是他们的谋生之道。可是现在只有极少数人,还坚持种一块地,春播秋收,却已经没有经济上的意义。那片春天盈盈的绿色和秋天灿灿的金黄,只是一点最后的怀旧。可以想象,当年的变化,就是农民们面对破产的过程。因为,那还在罗斯福新政之前,农民的痛苦只能自己消化,只能自己打起包离开土地,艰难地寻找继续活下去的生计。
遍布各地的小农庄破产之后,美国的谷仓就集中在中部大平原。从南部的德克萨斯向北,直至达科达,纵深1600英里,共10个州,达美国1/5的面积。那儿的家庭农场规模,要比我们这里的小农庄大得多。100年前,美国联邦政府为了吸引农垦,向每个农户赠地160英亩,这相当于1000中国亩的土地。这种无偿获取土地的政策,吸引了大量本来就具有农耕传统的欧洲移民。他们辛勤耕作,渐渐把广袤的荒原,变成了富饶粮仓。整个过程充满了艰辛,就如同电视连续剧里“草原上的小屋”。直至那个年代,美国还有1/5的人口是农民。
由于农业科技的进步,曾经发生在我们邻居身上的悲剧,也蔓延到了中部的平原粮仓。进一步的兼并,平原家庭农场的破产,从50年前开始,在上世纪的70年代加速。因为这些家庭买不起昂贵的农业机械,而传统的手工劳作,已经无法和大农场竞争。收100筐苞米,要耗去一个强劳力9小时的劳作,同样的收获,今天的收割机在7分钟内就可以完成。可是仅这样一台机器就价值15万美元,机械化耕作的全套设备更是价值连城,个体农户无力问津。虽然后来美国出现了“机械化麦客”,即机械劳作的专业户,但是,要全靠雇佣“机械麦客”应付生产,对于家庭农庄仍然是一笔难以承受的高成本。因此,在过去的50年里,大平原不仅没有随着美国的人口增长率一起成长,还流失了1/3的人口,甚至出现一些完全被撂荒的区域和“死城镇”。就是这样的自然发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