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遥感卫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8:58:34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次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到1992年已发射13颗。这种卫星和地球资源卫星的性质是一致的,只是它工作寿命短,只有5~15天,但是可以回收。它是小椭圆近地轨道,近地点175千米~210千米,远地点320千米~400千米,倾角为57度~70度,周期90分钟。卫星观测覆盖区域在南北纬70度之间,覆盖面积约2000万平方千米,约为中国的两个版图之广。

卫星直径2.2米,高3.14米,圆锥体,重1800千克~2100千克。星载可见光照相机等遥感仪器,能获得大量对地观测照片,具有分辨力高、畸变小、比例尺适中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领域,包括国土普查、石油勘探、铁路选线、海洋海岸测绘、地图测绘、目标点定位、地质调查、电站选址、地震预报、草原及林区普查、历史文物考古等多个领域。1992年8月9日下午4时,中国发射了一颗工作寿命已延长到15天的返回式遥感卫星。

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本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开始为航空遥感,自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后,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

遥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它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物上的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并从中获取信息,经记录、传送、分析和判读来识别地物。

遥感技术主要特点为:

1.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左右,从而,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例如,一张陆地卫星图象,其覆盖面积可达3万多km2。这种展示宏观景象的图象,对地球资源和环境分析极为重要。

2.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例如,陆地卫星4、5,每16天可覆盖地球一遍,NOAA气象卫星每天能收到两次图象。Met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