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为什么叫魏蜀吴???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4:33:23
北魏,曹操
西蜀,刘备
东吴,孙权

我纳闷的是,三国为啥要叫魏蜀吴,而不叫曹刘孙呢?>??

三国肯定不可能叫孙刘曹,因为古代的朝代从来没有以皇帝的姓氏命名的。例如唐朝的皇帝姓李,但却叫唐朝,而不叫李朝;明朝的皇帝姓朱,但它叫明朝,而不叫朱朝。依此类推,三国自然不可能叫孙刘曹,只能叫魏蜀吴。那么,它又为什么叫魏蜀吴,而没有叫别的呢?分别来说:
曹魏的“魏”来自曹操占领的一个叫“魏郡”的地方,这个魏郡的治所在邺城,而邺城原来是袁绍的幕府所在地。曹操消灭袁氏残余势力后,占领了邺城,把邺城当作了自己的统治中心。可能曹操认为占领邺城是自己一生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所以便有意突出邺城的地位,那么魏郡的政治地位也相应地被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魏郡是曹操的福地,于是曹操便把“魏”当成了他的政治代码了。后来,汉献帝策封曹操为魏公、魏王,都是曹操这个想法的反映。最后,曹丕代汉称帝,“魏”自然而然地成了这个国家的国号。
蜀汉的“蜀”本来不是这个国家的国号,但后人为了记忆方便,便以这个蜀字代替。这个国家的创始人刘备是汉代皇室的后代,汉代灭亡以后,刘备自然成了汉代的延续,所以这个国家自然继续叫“汉”,也就是“西汉”“东汉”之后的“汉”。当时,刘备的这个政权就是直接叫“汉”,并不是“蜀汉”,更不是“蜀”。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在刘备部队的旗子上直接写上“蜀”字,那是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的。当然,刘备的这个政权当时就有人叫它“蜀”,那是曹魏和东吴方面。这是他们对另一个政权不承认的一种方式,但这并不影响刘备对自己是“汉”政权的认可。后来,史学家陈寿在著作《三国志》时,为了区别于西汉和东汉,就将这个国家命名为“蜀”。此后,这个政权被人们叫做蜀汉,以区别于历史上的若干个“汉”政权。但是,我们必须记住,这个政权的本来名称是叫“汉”,就一个字,而不是“蜀汉”,更不是“蜀”。
孙吴的“吴”来自他们国家的发源地“吴郡”的“吴县”,这个“吴县”就是现在江苏省苏州市。孙策在扫平江东的时候,吴县曾是他的政治中心,而且直到后来,吴县一直是孙权的幕府所在地。所以,孙氏政权便以这个地名为其国号,叫做“吴”。至于“孙吴”,那是后人为区别于历史上的一系列“吴”政权而叫的,历史上的这个政权只叫“吴”,而不是“孙吴”。

在三国中,“魏”是指由曹操奠基、曹丕建立的魏国。“吴”是指由孙权建立的吴国。两汉三国时期,“蜀”不是国名,而是地区名:它既可以与“巴”对举,指益州西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