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找到这样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个学生认为两条平行的直线 会在某一点相交 结果被老师轰出了教室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2:02:19
读初中时的自读课本上一篇文章~~ 十分想找到

在2007年1-3月的<语文周报>或者<语文报>上登过这篇文章,可以在语文天地网找找.
这里有参考
他们为什么不提问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因此、教师所讲授的只能是确切的无可置疑的知识。对于无可置疑的东西你还有什么问题呢?
他们为什么不提问

赵凯英

关于教育,现在人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便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很少提问?
在我国,自古以来,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界限是十分严格的,这便是所谓的“师道尊严”,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也注定了这样一种格局: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为了胜任“解惑”的工作,教师显然不能传授暂无定论的并可以加以讨论的东西,而必须要给学生传授确切的和无可置疑的知识。否则就是“以惑传惑”。换句话说,教师讲授的都是无可争议、无可置疑的。所谓的“统一教材”和“标准化考试”这样的应试教育正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
杨振宁教授在多年前曾就中美各大学教学方法做过比较。他说他在从中国的西南联大刚到美国时,感到很不适应,原因是,中国大学的授课总是先将一种无可置疑的理论提出来,然后再用这个理论来解释相关的现象。比如,先学习了某种电学理论,然后再用这个理论来解释闪电等诸多有关电的现象。他称之为演绎法。而在美国,往往没有所谓的“统一教材”或“标准讲义”,著名的教授往往总是先讲闪电,然后再给出理论解释。当然,这样一来,解释就不会只有一种。哪种解释能被较广泛地接受,完全要视它们与经验现象的符合程度,完全要视它们解释的竞争力。他称之为归纳法。
以此观之,国外一些发这国家并没有试图确立一种统一教材或惟一的标准答案,相反,他们为各种解释提供了广泛的基础。难怪爱因斯坦会说,他担心某个早晨一觉醒来,整个物理学大厦已经垮掉。怀疑主义和批判主义在这种基础上得以最广泛地滋长,人们不仅对未知的一切会问许多个为什么,也会对一切已经有定论的东西问许多个为什么。
反过来,也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我们的学生鲜有提问了,对于无可置疑的东西你还有什么问题呢?要问只能问自己,为什么连前人已经给出了惟一正确解答的东西还不能理解?岂不太笨?何必丢人现眼!当然,一些在老师们眼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