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劳动的段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3:50:18

也叫"扣子"。为了故事紧凑动人,往往将观众急于要知道的结果先造成悬念,一直到一个段落结束时,才道出真相。"扣子"应该是随着故事情节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形成。例如歌颂烧瓷工匠卢纯为保护国宝瓷瓶,和反动势力斗争终生的中篇评书《宝光》,全书共十六回,写得跌宕起伏,疏密错落,艺术感染力较强。在每回结尾都有一个"扣子"。象第四回的结尾是:"……卢纯近前一看大吃一惊:啊!王福怎么死啦?"第十一回的结尾是:"郭老蔫一见卢纯不由大叫一声:'你,你怎么出来啦?'大总管一听颜色更变,转回身来两只眼睛死死盯住了卢纯。"这种"扣子"通称"书中扣"。

为了缓冲书中情节的紧张气氛,有时使用一种绷紧不放、故做轻松的手法,把故事支出去。象《杨家将》中,说到:"皇帝大怒要杀杨六郎,满朝文武纷纷保本,皇帝就是不准。"这本来是很紧张的情节,但说书人却有意把这件事搁置不提,反而很风趣的转到另外一件事上去: 皇帝不准本,满朝文武面面相觑,突然丞相王袍跪倒丹墀以下:"启奏万岁,臣已年过古稀,耳聋眼花,窃位素餐,不能为国效劳,实感寝食不安,请万岁恩准为臣回乡务农。" 皇帝心说;我没准本你就用辞官来将我的军哪!"好,三日交印,五日腾府,准奏。" "谢万岁!"王袍下去了。他刚走,"噗通"又跪倒一个人,谁呀?双天宫寇准:"启奏万岁,臣年过五旬,耳聋眼花,窃位素餐,不能为国效劳,实感寝食不安,请万岁恩准为臣回乡务农。"皇帝心说,嗯!还是这套:"好,三日交印,五日腾府,准奏。""谢万岁!"寇准刚走,"噗通"又跪倒一位颜查散:"启奏万岁,臣年已三十,耳聋眼花……"

接二连三,听众越听越可笑。但听众在欢笑中并未忘记杨六郎到底被杀了没有。这种手法就叫"绑上蔓儿的扣子"。还有一种层层设置悬念,解完旧扣系新扣的手法叫"连环扣",也是评书中常用的手法。
参考资料:有关劳动的段落 关于“惜时”和“劳动”的段落 有关烟花的段落 有关 品格 的段落 有关花季的段落 有关英雄的段落 有关离别的段落 有关太阳的段落 有关月亮的段落 有关亲情的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