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环境污染吗?(比如说唐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0:14:03

古代一般环境污染不是很严重,没有超过自然的自净能力,那个时候的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如修建宫殿庙宇大肆毁坏树木,唐代为了修建宫殿,基本上砍尽了当时长安(现在西安及咸阳一带)北边原上的树木,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最终导致了西安今天的“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

有,一般表现为水土流失。比如秦汉时的在黄土高原砍伐树木造宫殿,还有唐朝时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为了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出现了大规模的“向山要田、向水要田”的现象。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唐朝人口急剧膨胀,人地矛盾凸现。为了养活众多人口,唐人开始大规模的毁林开垦。史载“开天宝之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这种开垦破坏了植被,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温庭筠《烧歌》)

“山用火耕田。”(李商隐)

“终朝看火耕。”(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

由以上诗句可见,受时代局限,当时人们大量烧山垦荒,没有也无法具备现在人们较普及的环境意识。其它边塞诗作也反映了西部的生态恶化和战争对农业的破坏:

“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燕歌行并序》)

多是环境破坏,比如唐代时有名的古楼兰国的消亡

环境污染很少,因为没有进入工业时代,人类制造工业产品的能力并不强,工业废物也少.
环境破坏极多,表现在毁林开荒,过度开采自然资源,粗放式耕作和水土流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