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说说一般与特殊的关系?讲的好还会加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0:59:24

来,我们看一看一个真实的例子:《唐伯虎点秋香》里面秋香单独一回头,不美,和众人一起二回头,美。为什么?因为她是被一般衬托出来的特殊。基本上来讲,特殊是作为一般的对立面存在的,但这种对立是包含性的对立。即所有物体放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这些物体在自发对于这个整体进行计量分析之后(如果他们是有意识的话),形成一个符合某个参数(比如90%)都认同的标准,这个标准即代表一般。而偏离这个标准的其他认同(那个10%),被认作为特殊。这个特殊的认定是随大众的标准改变而改变的,当以前只有10%认同的标准变成90%认同的标准的时候,特殊和一般也随之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在口语中有:随大流和小众两个对应的名称。
另外来讲,再特殊也是包含在一般里面的特殊,可以这么讲,每一个特殊的出现,其实只是在一般里面增加了一点而已。每一次试图脱离一般而特殊的努力,其实只是为一般增加多一种同质的东西而已,形容一下,嗯,就是:摔不开,脱不去。

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互为存在的前提条件。因此物质与实物、场、精神也应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互为存在的前提条件的矛盾关系。作为发展中的物质其既不能离开实物,也不能离开场,更不能离开精神单独存在,否则物质作为客观实在是各种具体物质的共性这一论断就不能成立。

高中政治课的知识点
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互为存在的前提条件。因此物质与实物、场、精神也应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互为存在的前提条件的矛盾关系。作为发展中的物质其既不能离开实物,也不能离开场,更不能离开精神单独存在,否则物质作为客观实在是各种具体物质的共性这一论断就不能成立。
但是,在西方流行一种新学说:
一般使存在泯灭,特殊却凸显存在:
最好的事例:
把一百只青蛙放在一起,再扔进去一只青蛙,你只会说“多了一只青蛙”,但到底是哪只,你却不一定可以说出来,这就是说“一般化”会使本身的存在丢失其意义,而出现“泯灭”,那只青蛙最终会消失在100只青蛙里。
我国古人也曾说“泯然众人矣”,说明,太普通就使你失去存在的意义了。
但“特殊”可以使“存在”更加凸现“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