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藏族”的来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9:06:51
RT~~~~~~~~

  白马人实则氐族的直系(目前暂被列为藏族),前身的主体是白马氐族,现今大部居在甘肃省文县铁楼乡白马峪河流域和四川省平武县、九寨沟县境内,人口约一万八千人(2011年统计)。

  "白马"是古地名(今甘肃省文县白马峪河上游),历代为氐族人聚居地,曾有白马氐人在那里生活。
  白马藏族属于藏族的分支,居住在九寨沟的高山上。"白马"是古藏语,汉语意思为"藏族的兵"。公元6世纪的某一天,吐蕃王朝东征大军与唐朝的部队在九寨沟一带相遇,于是,一场昏天昏地短兵相接的激战开始了,最后,这场战役以吐蕃王朝的胜利而告终。奇怪的是,这支打了胜仗的队伍并没有跟随大部队继续前进,而是就地留守。整个东征结束了,大部分的士兵都相继被召回,而这支队伍却没有接到任何回家的指令,永远被遗忘在这片异乡的土地上。这是一个忧伤了一千多年的故事。故乡的影子在思念的泪水中渐渐模糊,一切只能重新开始。他们躲在高山森林里,过上了半农半牧的隐蔽生活。时光在飞快地流逝,为了能够永远记住"藏兵"这个特殊的身份,他们给自己起了一个新名字"白马"。

白马藏族是在陇南市文县铁楼乡白马河一带居住的藏民族(陇南是氐民族的发祥地,据史籍记载及考证,现存的白马藏族就是陇南古老氏民族的后裔)。“池哥昼”,是文县铁楼乡白马人所独有的一种古老而又原始的民间祭祀活动的表现形式,即面具舞。“池哥”是白马人对于“面具”的读音,“昼”译成汉语为“跳”,意思是“跳面具舞”;“池哥”也被当地人理解为“兄弟”,象征着他们对先人达嘎的儿子们的尊崇和纪念。白马人在每年元霄节前后,从正月十三日开始到正月十八日结束,隆重地举行一次“池哥昼”,以欢歌狂舞来抒发自己民族的豪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池哥昼”属男性舞蹈,由男人扮演,四个池哥相传为先祖达嘎的儿子,两个女菩萨是玉皇大帝的女儿,刚毅、强悍的池哥头戴重达三四公斤重的木雕彩绘兽面具,头插野鸡尾羽和红黄纸花,反穿羊皮袄,身后竖一条老羊皮卷成的大尾巴,身挂铜铃,左手执兵器,右手拿拂尘。女菩萨头戴面具眉清目秀,慈祥和蔼,尾随其后还有毛老头、毛老婆、毛小孩等丑角,脸上涂抹锅底灰,滑稽可笑。正月十三,在位于东方的第一个村寨麦贡山组织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动。“会首”一手点燃柏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