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ē???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4:46:03
高二第三册的语文书里 我该听谁的 惟其所愿 其字是指代奴婢?还是做其它的意思讲呢?

收入高中语文第三册(试验修订本,必修)中的《祭十二郎文》是古文“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呕血之作。明代茅坤评价该文为“祭文中千年绝调”。苏轼更是推崇之极,“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能够把这样荡人心肠的文章编入课本,作为学生描述身边事、抒写真情实感的范本,可以看出编选者的慧眼。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课文的注释不够严谨,出现不该错误的错误。
  课文第九段抄录如下: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错误在该段最后的“惟其所愿”的注释。课本的注释是这样的,“指让奴婢们按他们的意愿,或去或留”。问题出在对“惟其所愿”的“其”以及“然后惟其所愿”的主语的理解上。“然后”按古汉语今译一般译为“这样之后”,那么,“这”指代的是什么,也就是说“惟其所原”的主语是谁?课本注释显然错误地理解为“其余奴婢”,而未能注意到“吾力能改葬”及全段与“惟其所愿”的语义关系。从语句的结构看,“惟其所愿”也应是“吾”而并非“奴婢”;从全段的前后意思看,“惟其所愿”的“愿”是指对十二郎的“孤”、“乳母”、“奴婢”的安置以及“改葬”,而不可能是单单对“奴婢”的处置。再说“其”义,课本注释理解为一般常见的第三人称代词“他们”,而实际上应该作比较少见的义项“我”解。对于“其”的义项“我”,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上有一项解释为“有时候是说话人本人自称“,且举例论证:[滕世子]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於大事,子为我问孟子。”(“恐其不能尽於大事”等于说我之不能尽於之事)。这里,“其”就是作“我”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选入高中语文第二册)中的“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句,课本对“其”的注释也是为第一人称“[其]这里指自己”。鉴此,笔者认为,“惟其所愿”的注释应该是“才算了却我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