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是什么?说通俗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4:45:08

疝气又名小肠气,是腹内脏器由正常位置经腹壁上孔道或薄弱点突出而形成的包块。一般是咳嗽、便秘、生气、重体力劳动、排尿困难等因素引起腹腔压力突然增高冲破疝环腹膜所致。小儿常因啼哭引起。
疝气可分为两大类,即水疝和小肠疝。
水疝:分为睾丸鞘膜积液和精索鞘膜积液。同时分为交通性与非交通性两种。

症状:逐渐增大,按压不可消失,无痛感。
小肠疝:分为直疝、斜疝、股疝、脐疝、白线疝、嵌顿疝、绞窄疝、切口疝等。

一般症状:站立时突出,仰卧后消失,按压即可回入腹腔。但嵌顿疝、绞窄疝则有疼痛感且很难推回腹腔。小肠疝若任其发展极易发生粘连和嵌顿,因此应及早接受治疗。

http://baike.baidu.com/view/1000.html

疝气病俗称:小肠缓气,小肠气,偏坠,气蛋,掉蛋等.

关于疝,自古以来中医就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成书于战国时期,并秦汉以来历代多有增补疏注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一书中已有疝的记载,如《素问·骨空论》篇中就有冲疝、狐疝、颓疝、厥疝、瘕疝、贵疝、癃疝等种疝的记载,并指出督脉为病。后至清代,所编著的《类证治载》中,对于疝更有描述:“疝气者,小腹坠痛,控引睾丸,见证于肝,而有原于任脉。故经谓:任脉为病,男子内经七疝,女子带下瘕聚。经言七疝:冲、狐、癫、厥、瘕、癃也。”意思是说疝患者的下腹坠痛,并牵制睾丸作痛,认为疝的发病与肝病相关,并原于任脉失常。任脉在中医学上属于奇经八脉,是一条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前进入阴毛部,沿着腹、胸、、颈部的正中线上行,至下唇中央分为两支,环绕口唇,经面部至眼眶下的经络。任脉致病,男子可形成七种疝:冲疝、狐疝、厥疝、癫疝、瘕疝、贵疝、癃疝;而女子疝则称为带下瘕聚。《类证治载》一书中对于疝的认识与《黄帝内经》的说法大同小异,所不同的只是《黄帝内经》将疝之为责于督脉,并列颓疝而列有癫疝而已。
中医对于疝的认识与西医虽然难于完全对应,但中医毕竟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早于西医千年以。此外,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