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真的只是为了度自己吗? 小乘真的如同大乘的法师说的那样,不能断法执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7:29:41

“小乘不能断法执”,这个说法不是大乘认为它怎么样,而是小乘佛教的理论本身倾向于认为“法体恒有”,而大乘佛教认为“我法皆空”。小乘不是“不能断法执”,而是认为法本身就是实有的,用不着断。以此为基础,大乘佛教在小乘的“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的前提上提出了度一切众生。

佛教本身的建立,是在于其缘起论的特色。所谓缘起论(prati^tya-samutpa^da),就是说事物现象是在观待、条件中生起,不存在一个单一不变的实体性。如果我们把承认实体性的叫做“有”,把否认实体性的缘起论叫做“空”,那么,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就是以“有”和“空”的对象范围来划分的。
①小乘佛教的“说一切有部”等派别,认为“我”(姑且可以理解为生命现象)是空的,而“法”(姑且可以理解为外部的,或构成我的,或一般的事物现象)是有的。比如《俱舍论》中的“七十五法”。
②小乘佛教的“根本上座部”等派别,认为“我”是空的,而“法”,只有“现在法”是有的,过去法和未来法则是空的。
③小乘佛教的“犊子部”等派别,除了像说一切有部一样认为“法体恒有”之外,还设定了“补特迦罗”的概念,作为生命现象的主体或轮回的承载者。所以,一般把它称为“法我俱有论”。
总之,小乘佛教一般而言倾向于认为“法”是实有的。
而大乘佛教则有很大不同。大乘佛教一上来就说一切法皆空,不仅我是空的,法也是空的;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也同样地不可得。
这也就是说,大乘佛教实际上是将“缘起”的法则贯彻到了天地万物的方方面面,从生命现象,到一般想象,都是缘起的,而非自因的实体。正是在这种观念下,求摆脱世间的解脱,求自我的单独解脱,都成为了不可能。由于一切都是缘起,要想解脱,除非是众生一起解脱,除非是在这个世界中力行菩萨道。
是从这个理论意义上说,大乘佛教度一切众生。在大乘佛教的理论框架中,离开众生的解脱,是不存在的;但在小乘佛教中是存在的。这并非意味着小乘佛教就“只为度自己”。因为在实践方面,个人有个人的选择。佛教不论大小乘,都倡导利益众生,大乘是把它看做义务了。实际在泰国等地方,佛教徒同样是非常热心的。泰国还有一个佛教徒组成的政党叫“为世党”,专门办公益。他们同样做得很好。返观中国的大乘佛教徒,历史上很多都是消极遁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