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难题解决了吗?有是如何解决的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16:33:02

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建立了“富国裕民”的古典经济学体系;而其另一巨著《道德情操论》,则试图阐明以“公民的幸福生活”为目标的伦理思想。他希望自己能够圆满地解决经济上利己与道德上利人的矛盾,也就是早在19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就提出了所谓的“亚当斯密问题”
(有的叫做“斯密难题”、“斯密悖论”),即《道德情操论》

现代经济学把理性人的定义规范化明确化了,所以对道德人和理性人的矛盾得到了解释。
理性经济人是说在经济上,每个人都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做出选择。但是这和道德上的自私自利是完全不一样的。理性经济人是每个人的本质,过去有,将来也有,人们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本质是改不了的。
而这个利益,可以是各种利益,根本不能和“钱”等同。
而道德意义上的利人,和这个不冲突。因为有的人之所以会去帮助别人,做一些看起来很无私的活动,实际上是他的“效用”提高了。他认为做这些好事,他心里觉得比较好,过得去,做好事也是会得到心理利益的。这种心理上的利益,即效用,现在成为消费者理论的一个重点话题。
所以你看,奉献一生,清贫一生的特蕾莎修女,是不是理性经济人?绝对是!只要她头脑正常。但是她奉献一生了啊!因为对她来说,奉献就是最大的满足,她既然是追求这种心理效用满足最大化的,就表示她是个理性经济人。但是她是有道德的,伟大的穷人的母亲。
而吸毒者,是否追求利益最大?是的,因为他们觉得吸毒能带来心理满足,即使吸毒是完全错误的行为。
所以经济人是独立在道德人之外的,两者不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