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开埠是什么时候?开埠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5:25:00
香港开埠是什么时候?开埠是什么意思

842-1898年间,大英帝国凭借武力优势,先后三次与清帝国签订条约,割让了香港岛、九龙半岛,并租借新界,后者租期99年(前者面积占香港全境的8%,后者占92%)。 1842年英国即宣布这个战略地位重要的远东天然良港为自由港,建立英国政府统治下的殖民地,英国和各国商人、船只和银行纷纷来到香港,清末、民初和抗日战争时,中国的动荡局势让大量中国人移民至此。

日治香港与香港重光

日军1941年攻陷香港,在4年的统治期间滥杀无辜、掠夺经济并实施“皇民教育”。 二战结束,中华民国一度试图乘战胜国之威,与英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香港主权,但由于国共内战等原因未能如愿。 中国人民共和国表示愿意维持香港现状、不会强行收回香港,英国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国家。

图为香港升起米字旗和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庆祝抗日战争胜利。

逃港潮与经济起飞

国共内战、政治动荡和大饥荒,让大陆难民继续大量涌入香港,他们带来的资金、技术和廉价劳动力推动了香港的工业化转型。 从贸易中心向贸易+工业中心的转变,让香港的人均GDP从战后英国1/4的水平,在30年内追平了老牌发达国家英国。

香港之殇:“双十暴动”与“六七暴动”

1956年,国民党支持者、右派工会和一些谋生艰难的逃港难民,因悬挂“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事件与警方展开了数日的暴力冲突。 1967年,香港的亲共派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展开持续5个月的暴动,发动罢工示威、暗杀、炸弹放置和枪战。 其中,香港商业电台播音员林彬因抨击暴动而被左派暴徒烧死,影响巨大。两次暴动均造成数十人死亡、数百人丧生。

香港历史分水岭

此后,港英政府将国共两党势力驱逐出去,并开始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福利、打击腐败、缓和社会矛盾的改革措施。廉租屋、免费义务教育、廉价医疗和廉政公署等延续至今。

两次暴动也是“杨慕琦计划”流产的原因之一,二战前后的香港总督杨慕琦(Sir Mark Young)曾推出政府民主化改革方案,但港人并没有太多民主诉求,加上大陆政府明确表示反对(1958年周恩来与1960年廖承志),否则将立即收回香港,港英当局最终继续“专家治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