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句古文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9:21:23
1:求也退,故进之;由也谦人,故退之

2:道而弗牵,强而弗仰,开而弗达。

3:不凌节而施

4:不愤不启,不排不发

1,《论语。选讲》第二十二是这样说的: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谦人,故退之。”
子曰的原因翻译成白话就是:冉求做事总是退缩向后,所以我要鼓励他上前;仲由呢,他胆子大,敢作敢为,所以我要压压他。
2,<学记>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索,强而弗仰,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点.”---高明的教师教学,在于善于引导;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让他们按照老师的意志走;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
3,“不凌节而施”。这句话汉代郑康成解为“不凌节,谓不教长者才者以小,救幼者钝者以大也。”孔颖达解为“不凌节,谓年才所堪,不越其节,分而教之,所谓孙顺也。”依照他们的解法,要从学生的年龄和才能出发,因材施教。《学记》说,“当其可之谓时。”这是孟子所说“时雨之化”的“时”,其意义是说,“教育工作必须及时进行,如果失之过早,它就不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需要。相反,如果失之过迟,则学生的要求可能已经消失,也不容易使他们接受。这样不合时机的教育,《学记》认为,必然是‘勤苦而难成’,达不到教学的预期的效果”。所以《学记》提出“不凌节而施”的要求。“不凌节”就是教学不要超越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要教小的、钝的学生太多太深的知识,超越他们的接受能力,使学生“吃不了”;也不要对大的、有才能的学生,教的太浅太少,使他们“吃不饱”。
4,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意思是老师应该在不到学生愤闷之时便不开导,不到悱难之时便不提醒,从而达到最有效的教学目的。

1 冉求做事总是退缩向后,所以我要鼓励他上前;仲由呢,他胆子大,敢作敢为,所以我要压压他。
2 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让他们按照老师的意志走
3 教学不要超越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要教小的、钝的学生太多
4 意思是老师应该在不到学生愤闷之时便不开导,不到悱难之时便不提醒,从而达到最有效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