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重棉花的地区是哪里?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9:01:59

中原古代没有棉花。棉布是从南方少数民族那儿传来的,当时按当地的语言音译为“白叠”。从《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可知,在今云南境内的哀牢夷人能制作“帛叠”(即白叠),还能“染采文绣”,“织成文章如绫锦”。还有今为海南省的珠崖郡,出产一种“广幅布”,一般认为也是棉布。从《太平御览》卷八一二引《晋令》“士卒百工不得服越叠”来看,棉布的确还没有普及到民间。但到唐朝似乎逐渐多起来了,白居易有《新制布裘》诗云:“桂布白如雪,吴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桂布就是白叠,今广西一带产的棉布;吴绵则是江南的丝绵。棉花约在十三世纪末在江南普遍种植。松江妇女黄道婆年轻时漂流到海南岛从黎族人民那里学了棉纺技术后,经过三十多年重返家乡,革新了纺车,使棉纺织业在汉族地区中迅速发展起来。棉布取代了麻布的地位,成为中国人主要的衣料之一。从此麻布退居为夏天的专用布。
北方棉花的生产,可能比南方棉花生产要早,但是南方棉花生产与北方棉花生产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新疆是中国植棉最早的地区。

唐朝时棉布很珍贵,少数人才穿得起.
在宋元之际,中国引进棉花种植。按照学术界的通常说法,棉花是通过南北两路传入中国的:一条路径是南方,从印度经由东南亚传入我国的海南岛、两广地区,经缅甸传入我国的云南地区;另外一条路径是北方,经中亚传入我国的新疆地区,再到河西走廊。棉花从印度、西巴基斯坦等地进入新疆高昌进行种植,高昌即吐鲁番。在吐鲁番盆地,当地人就称其为白叠。这些在《旧唐书》及《南史》中的《高昌传》,都有明确的记载。唐贞观十三年(639)平高昌,置西州都督府,属河西道。故《唐六典》记载说“西州出白毡”。白毡即白叠,棉布也。(见刘进宝《唐五代敦煌棉花种植研究——兼论棉花从西域传入内地的问题》,载《历史研究》200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