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役是怎么回事?退伍后就是预备役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5:07:15

预备役就是指退役或转业的军人.

没有技术

公民在军队外所服的兵役。有的国家称后备役。包括军官预备役和士兵预备役。公民在服预备役期间,按规定参加军事训练,执行军事任务,并随时准备应征服现役。预备役是国家储备后备后员的重要制度,也是战时快速实施兵员动员的重要措施。简史 在古代,中国早在西周已建有预备役性质的制度。据《周礼·地官·小司徒》载:“凡起徒役,毋过家一人,以其余为羡。”即每户出一人为“正卒“服正式兵役,其余为“羡卒’服后备兵役。其后,不少朝代都曾实行过兵农结合的制度,丁男忙时耕作,闲时练武,
战时出征。1905年(清朝光绪三十年),正式建立新军制,将兵役分为常备兵、续备兵、后备兵三种,现役与预备役的区分更加明确。
18世纪末起,欧洲一些国家陆续建立预备役制度。法国在1794年取得反对外国武装人侵胜利之后,深刻认识到充足的后备兵员的重要性,遂于1798年对现役和预备役作了明确区分,正式建立了预备役制度,规定应征入伍的公民须服现役6年,然后转人预备役。1813年,普鲁士将军队分为常备军和后备军,在常备军服役期满后转人后备军。1866年,奥地利根据普遍征兵法,也建立了后备军制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各国普遍建立预备役制度,储存了相当数量的后备兵员。大战爆发后,奥地利从后备军派出4个师参加战争,德国从后备军派出29个师参加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许多国家走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更加重视预备役建设。苏联在预备役建设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使预备役规模不断扩大,到20世纪80年代末,预备役人员约达2500万人之多。美国一直强调预备役建设的重要性,把预备役作为战时扩充现役部队的首要来源。其预备役分国民警卫队和联邦后备队,至20世纪90年代初约有180万人。国民警卫队是从美国建国前殖民地时期的民兵发展起来的;联邦后备队主要由退伍军人组成,直接归各军种管辖。美国的预备役部队不仅组织健全,装备齐全,进行正规的军事训练,而且还同现役部队一起参加各种形式的演习,一经动员,能很快投人作战。德国的预备役分为常备预备役。紧急应征预备役和候补预备役三类,20世纪80年代末共有后备役人员220万人,战时能保证德
军在二个月内扩充到400万人。以色列的预备役是国防军中最重要的部分,全国划分14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