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土如何按其工程性质进行分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9:50:55

1、国际制: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是根据砂粒(2-0.02毫米)、粉粒(0.02-0.002毫米)和粘粒(<0.002毫米)三粒级含量的比例,划定12个质地名称,可从三角图上查质地名称。先找到该颗粒的定点(100%),按3个粒级含量分别做各顶点对应的三角形的3条底边的平行线,3线相交点,即为所查质地区
查三角图的要点为:

以粘粒的含量为主要标准,<15%→砂土或壤土,15%-25%→粘壤土, >25%→粘土;
当粉粒含量达到45%以上时,在质地分类名称前要加冠“粉质”字样,当砂粒含量达到55—85%时,在质地类别名称前要加冠“砂质”字样;

当砂粒含量>85%时,直接称为壤砂土,>90%→砂土。

例如:某土壤:砂粒30%、粉粒50%、粘粒20%→粉质粘壤土
某土壤:砂粒60%、粉粒20%、粘粒20%→砂质粘壤土
某土壤:砂粒10%、粉粒50%、粘粒40%→粉质粘土
2、卡庆斯基制(前苏联制)

卡庆斯基制土壤质地分类制有简制和详制两种。其中以简制应用最为广泛,这里我们只介绍简制,在我国的两次土壤普查中都采用了卡庆斯基简制作为质地分类标准。
卡庆斯基简制是根据物理性砂粒(>0.01㎜)和物理性粘粒(<0.01㎜=的含量来划分土壤质地类别。
3、中国制
1987年《中国土壤》第二版中公布了中国的质地分类制,分为3组12种质地名称。
与其它的质地制相比,我国的质地制有以下的特点:
与其配套的粒级制是在卡庆斯基粒级制的基础上修定而来的,主要是把粘粒的上限由0.001㎜提高到大家公认的0.002㎜, 粘粒级分为粗(0.002~0.001㎜)和细(<0.001㎜)两个粒级。
我国的质地分类标准还处在试用阶段,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纵观各种质地分类制,尽量存在着一些差别,但大体上还是把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粘土三类。

分为粘土、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