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感人的故事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5:03:52
说来听听啊~`````~

海南原副省长退休后种地 3年改变家乡面貌
  陈苏厚在海南是个“大官”,他曾先后担任海南农垦总局局长、海南省副省长、省人大副主任,2003年退下来后,他不贪图城市安逸、清静的生活,和老伴双双还乡当“农民”。退居乡里,陈苏厚却比当副省长时还要忙。3年后,改变了松梅村的贫困面貌。

  著书取名《我与农民》

  陈苏厚今年69岁,他的家乡海南省临高县南宝镇是出了名的贫困乡镇。

  无论官当多大,陈苏厚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农民”身份。陈苏厚写了一本书《我与农民》,书的开篇第一节写的就是“我也是农民”。

  陈苏厚对农民的感情源于自己的童年经历。在他幼年时,因生活所迫,全家人背井离乡,挤住在邻县儋州一户农民的牛栏里,3年时间里全家6口人与牛为邻。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学会了犁田、耕田、收割、插秧等农活,真正尝到了当一名农民的苦与乐。

  陈苏厚把农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敢为农民说话。1999年,海南省政府要求农村每人每年要交电影费3元,虽然钱不多,但是农民意见很大。时任海南省副省长的陈苏厚立即给时任省长的汪啸风写信,认为这一规定增加了农民负担,不符合中央和省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规定,建议撤销。最终,汪啸风批示撤销了这一规定,确实保护了农民利益。

  亲自养鸡种菜自给自足

  回到家乡后,虽然年近7旬,陈苏厚仍坚持体力劳动。陈苏厚种花生、地瓜,在自家的菜园里种下了十几种蔬菜,还和老伴一起养鸡、养鸭。他笑说,自己种自己吃,基本上不用买菜。

  回到农村来干些什么是陈苏厚常常思考的问题。陈苏厚说,有人在背后说他,这个人真傻,干了一辈子的农业,退下来也不在海口享清福,不知回农村来干什么。

  要致富先修路,陈苏厚认为造成家乡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是交通不便,有好东西运不出去。于是他接着做的工作是帮助村里修路、修桥。修路没有钱不行,他就通过自己的老关系找路子,向县政府要一点,镇政府筹一点,公司老板支持一点,农民自己再出一点也就差不多了。

  搞农业没有水不行,陈苏厚自称是个水利爱好者,他把自己当副省长主持全省水利工作时的好经验带回了乡里。现在,南宝镇水利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