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的背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9:36:34
资本主义的发展

背景:(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2)大机器生产下的资本积累和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3)自然科学突破性进展,为把科学原理转化为技术,并且直接应用到生产中去奠定了基础。(4)美德意日等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促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
革命特点:(1)科学技术的发展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许多技术的发明来源于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工匠。比如,珍尼机的发明者是个织工,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也是一个机工。因此,可以说这个时候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所有发明发现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是新机器和新的生产方法主要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全面开花取代了一枝独秀的局面,其中德国、美国贡献尤多。而且,其规模更加广泛,某一国的重大发明,很快就被别国所吸收,相互推动,发展迅速。
(3)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形成了两次工业革命时间上的交*,如德国、日本就属于这种状况。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进行的,既可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经济发展的速度就比较快
主要成就:(1)电力的广泛运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出现了一系列的发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相继问世,使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灯、电车、电焊、电影放映机等相继问世。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这项技术首先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引起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性变革,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制成了第一辆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89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制造出他的第一辆四轮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迅速发展;其次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业的产生,石油产量猛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