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到底要告诉我什么意思?帮我解一解,谢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3:27:47
古人对学校有很多称谓,比如黉门,序,痒,么塾,黄门,黄阁。黄阁可以说是最高学府了。缘黄阁引伸开来,便是你与做学问有缘。但是你一直到做白了头,也许都没有什么成就。终有一天,你对学业,对自己的信心产生了动摇,失望。不禁自问:我是不是在务虚?这条道路上不能成功的话,其他领域可不可以试试身手? 亡羊补牢犹未晚。这只羊,是岁月,是年华。 虚实之间,本无明显区别,物资与精神,从来互为因果,所以,决不应厚此薄披彼,顾首不顾尾。 读书人的悟性自然是高些,也许不用再喽嗦。审时度势,量体裁衣,不固执已见,原本是聪明人士的特质。

总结了一下,说明了3个问题:
1、“做学问”是“精神”,是“虚”;不做学问,比如做生意,或进入公司或政府机关工作,是“物资”,是“实”。
2、“虚”和“实”本来没有明显区别,“物资”和“精神”互为因果,就是说做学问和做其他的之间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一样有意义。
3、如果努力一段时间后,发现做学问没什么成就,不妨趁早换条路走,去做些实际点的工作,挣前钱等等。不要等到人已老去,芳华不在的时候再去慨叹,羊都丢光了,补牢也就没什么用了。
我个人的5点建议:
1、做实际点的工作确实比做学问容易看到成绩,比如到工地上干一天的活至少能挣到几十块钱,晚上可以吃顿好的;但做一天学问却往往什么也得不到;还得从别处拿钱来吃饭;
2、做学问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自然不容易看到成绩,很多人都是在距离学问上的成功仅有一步之遥的时候放弃的,你在学问上没成功,是不是不够坚持,或努力的程度欠缺?
3、看做学问是否适合自己,关键是看自己对学问本身有无兴趣,也就是做学问的动力应该来自学问本身,而不是通过做学问达到学问之外的其他目的。如果有兴趣,就该继续做,如果无学问兴趣,趁早放弃去做别的。
4、聪明人都会审时度势,但不是所有会审时度势的都是聪明人。所以,别用聪明人的特点来给自己的行为找依据。干什么事情,原因应当只有一个:你觉得干这件事是最好的。
5、犹豫很浪费时间。所以尽早为自己做决定。

用你自已的话来说就是《虚实之间,本无明显区别,物资与精神,从来互为因果,所以,决不应厚此薄披彼,顾首不顾尾。 读书人的悟性自然是高些,也许不用再喽嗦。审时度势,量体裁衣,不固执已见,原本是聪明人士的特质。》
审时度势,量体裁衣,不固执已见,努力奋斗会达到自已的理想。

过程是精彩的
结局是美丽的
在精彩的过程中你可以得到丰富的经验
在美丽的结局中你可以得到自己的价值
只要你努力了你并不是没有收获
学习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并不是因为功名而学习的
倘若你只将自己的目光局限于最高学府 那么注定你这辈子都不可能与做学问有缘 学问无处不在 最高学府 太小了

兢兢业业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叫你不要胡思乱想,安份点干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