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的清热都有什么内容啊?具体都是说些什么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1:09:29

清热 中医名词。指清除邪热或虚热的各种治法。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一般称为实热。邪在气分的宜用辛凉清热;热毒炽盛或夹湿的宜用苦寒清热;热盛伤津的宜用甘寒清热;热在营血的宜用凉血清热法等。由阴虚而生的内热,称为虚热,宜用养阴以清热。养阴有滋养肺阴.肝阴.肾阴和养血.滋液等多种方法,须根据具体情况配合应用。在热病伤阴阶段,也可参合养阴清热法。另有气虚而致的发热,宜用甘温补气药治疗,不属清热范围。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叫做清热药;以清热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叫做清热剂。

清热药和方,性属寒凉,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功效,主要用于热病高烧,热痢,痈肿疮毒等所呈现的各种里热证候。

热证中有热在气分、营分、血分、以及虚热、实热等证的不同,故清法中可分为清热泻火、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热燥湿药四种;别附;清虚热、清脏腑热法。

本类方药性多寒凉,易伤脾胃,对脾胃虚弱的患者,宜适当辅以健胃的药物;热病易伤津液,清热燥湿药,又性多燥,也易伤津液,对阴虚的患者,要注意辅以养阴药,祛邪不忘扶正。

对脾胃虚弱、胃纳不佳、肠滑易泻的慎用。
药方:

竹叶石膏汤
【成份】 竹叶6克,石膏50克,半夏9克,麦门冬20克,人参6克,粳米10克,甘草6克。
【主治】 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本方常用于流脑后期、夏季热、中暑等属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者。糖尿病的干渴多饮属胃热阴伤者,亦可应用。)

--------------------------------------------------------------------------------

凉膈散
【成份】 川大黄、朴消、甘草各600克,山栀子仁、薄荷叶(去梗)、黄芩各300克,连翘1200克。
【主治】 上、中二焦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颔颊结硬,口舌生疮,涕唾稠粘,睡卧不宁,谵语狂妄,大便秘结,小便热赤,以及小儿惊风,舌红苔黄,脉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