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是个如何讲义气的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9:50:12
我是在写一篇三国演义的读书小结,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多给一些建议.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字云长。在桃园三结义中与刘备、张飞结成生死兄弟,他是个忠厚、讲义气、重感情的人。

在一次战斗中,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同时也不违背桃园结义的誓言,保存实力,东山再起,无奈投降了曹操。曹操送给关羽很多金银财宝,还把珍贵的赤兔马送给他,可是都没能改变他对刘备的忠心。他斩了颜良和文丑,报答了曹操的大恩之后,就去投奔刘备。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找到了刘备,可见他对刘备是忠心耿耿。

关羽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胆气过人。有一次,他误中敌人的毒箭,华佗为他刮骨疗伤,他一边饮酒一边下棋,好像一点也不疼。华佗称赞他非常勇敢。

人无完人。关羽的弱点是骄傲自大,谁都不放在眼里。由于他的轻敌,造成了“大意失荆州”,是蜀国的一个重大损失。从此,蜀国走向灭亡。

我要学习关羽忠厚、讲义气、重感情的优点和他的胆量,克服骄傲自大的缺点

古人有言:“山东文圣人,山西武圣人。 ”文圣人指孔子,武圣人指关公,两者并驾齐驱,由此可见关公在我国民间信仰中的地位。

关羽实现了从“武将”到“忠臣义士”到“财神”直至“关圣帝君”的一路升级,他靠的显然不是“武功”,而是“德行”。关羽身上凝聚着勇、忠、仁、义、礼、智、信等中国人崇尚的伦理美德。

无论是统治阶级表彰还是民间大众的信奉,关羽精神的核心是“忠义”。他为人臣时的忠心耿耿,受到历朝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并借此宣扬忠君思想。而他放走曹操时讲仁讲义、有恩必报的态度,也使他“讲义气”的形象深入民心。

关羽的义气并不是单纯的对刘备等人的忠义,关羽统辖荆州之时对当地百姓非常之好,百姓感恩戴德,在民间家家供奉。关羽的很多故事越来越传奇化的在民间传播。后成为忠义的化身。
虽然很多故事过于传奇化,但是三国志中明确记载关羽张飞万人敌,其勇武是无人可敌的;且关羽身居曹营十一载仍能不忘故主、千里单骑寻一穷困潦倒之主,以曹孟德之用人之能与知人之智不能动关羽之心,以曹孟德之军威兵势不能租其行,可见其忠不顾死、义不负心。

要说他讲义气我觉得最典型的要算在长沙战黄忠时。“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关羽领500校刀手到长沙`与黄忠大战100多回合`不分胜负```
第二天`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