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是什幺样的人?(详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9:25:26
就是详细解说举例说明一下
文中提到的徐文公是怎么死的

《战国策—齐策》中的《从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解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公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如;窥视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按理说,邹忌从妻、妾、朋友的回答中,极易认为自己确比徐公美,三个人的回答异曲同工,一模一样,难道还不可置信吗?然而,可贵的是邹忌不轻信别人的谥美之词,于是徐公来访时,他“孰视之”,后又“窥镜而自视“,于是他得出结论,“弗如远甚”。从而否定了身边人对自己的赞美。应该说,妻、妾、朋友的话都是好话,但又都是假话,一旦假话涂抹上了艳丽的油彩,便能以假乱真,具有极大伪装性和欺骗性,让听者醉醺醺、飘飘然,忘乎所以,失去方向。
不仅如此,邹忌还是个善于思考、追根究底的人,“暮寝而思之”,终于找到说假话者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私我”、“畏我”、“有求于我”,导致作出不符实际的评价,或有意掩盖真情的评价,幸好邹忌是个明白人,他的思想方法就是调查征询(向妻、妾、朋友发问)、观察比较(“孰视之”,“窥镜而自视”)、深入思考(暮寝而自视),然后综合三者情况而得出正确结论,终于他能不为“蒙蔽”。
从表象看,似邹忌思考的仅仅是他和徐公孰美的絮事,不值得摆上大雅之堂。如果你既不想做影视演员,又不想当歌星模特,也不想参加竞美、选美,那么脸蛋的美与丑,身材的修与壮,都无碍什么大局。然而,问题在于不能就事论事,《邹文》其实采用的是象征手法,其寓意颇值得我们揣摩推敲。
正如《邹文》所书,邹忌从家事联系到国事,作为宰相他出于责任感,立即向齐戚王进谏,“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一国之主的齐威王,周围同样有人“私王”、“畏王”、“有求于王”,如不警觉、察觉,势必受“蔽”,后果是十分严重的的。好在齐威王是位厚道的贤君,他接受了邹忌的进谏,并采取了一系列让人肯讲真话的奖励,终于使齐国强盛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