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测定相对原子质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3:01:34

现代常用的手段是“质谱仪”
其原理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会因受到洛伦兹力而使运动轨迹发生偏转
通过简单的物理知识可以知道,在加速电场和偏转磁场都为已知量的时候,粒子的偏转半径只和粒子的核质比相关
被检测的物质在电离室内通常只电离出一个电子,即粒子通常为带一个正电荷的离子。如此,在偏转半径一定的质谱仪内,就可以通过调节电场或磁场的办法来实现对质量不同的离子的筛分,同时也知道离子的质量。
至于相对原子质量,只要和碳12的质量做比对就可以得到了

如何测定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在化学研究中是十分重要的数据。原子非常小,要直接取一个原子测量是十分困难的,因为我们还无法制造出如此精密的天平和砝码。在研究化学反应时,科学家注意到各元素原子间的质量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于是他们便想到一个间接称量原子的好办法-----相对原子质量。这是一个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好比是采用了一种特殊的砝码,用它就可以比较方便的“称量”各种原子。

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他提出将最轻的元素氢中一种氢原子的质量定一个基本单位,并以此计算出氧、氮等14中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860年,比利时化学家施塔尔又提出了16O为基准的更精确的相对原子质量,赢得整个科学界的公认,他提出将一个16O原子的1/16作为标准,以此为“砝码”的一个单位来测定其他原子的相对质量,而“天平”则是应用了化学反应和化学分析的方法。比如要测定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将一定量含有该元素的物质与一摩尔氧原子(或其他已知相对原子质量的原子)充分反应,根据它们反应的质量比就可算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但是,要求整个过程必须测量得十分准确,否则就会出现误差。在这项工作中,美国化学家理查兹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精确的做出各种实验,甚至是成千上万次重复的实验,先后精确的测出铜、钡等20种原子的相对质量,从而获得1914年诺贝尔化学奖。

此后科学家不断的探索测定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1961年,化学家和物理学家一致同意采用新“砝码”-----12C,把这种原子质量的1/12作为基本单位,至于“天平”也有了许多产品,如目前使用最多的质谱仪。

质谱仪是一种十分精密的仪器,用它称量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