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位国际大法官是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6:29:43

倪征澳

关于中国籍的国际大法官
关于中国籍的国际大法官,近年来有不少介绍文字,有些涉及常识性差错。有一位作者这样写道:
海牙国际法庭恢复我国席位后,派谁去当国际大法官呢?又是这批人。倪征奥以85高龄就任,一直干到91岁。接替他的也是东吴大学毕业的李浩培,他逝世在国际大法庭任内,时年91岁。(顾文:《我说人与人》,《读书》,1999年第7期)
首先,当选为国际大法官的是“倪征(日奥)”,并非是“倪征奥”,他是新中国的第一位国际大法官。1984年11月7日,倪征(日奥)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为国际大法官,1985年2月6日宣誓就职,至1994年2月任期届满,凡9年整。并非如文中所言,只有“6年(85岁至91岁)”。倪征(日奥)生于1906年,离任时为88岁,并非91岁。
其次,“国际法庭”与“国际法院”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这里要多说几句。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等国政府代表于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并通过了作为该和约第一部分的《国际联盟盟约》。1920年1月,国际联盟正式建立。次年8月,根据《国际联盟盟约》和《国际裁判常设法庭规约》,国际常设法庭(Permanent Court of International Justice,全称“国际裁判常设法庭”)在荷兰海牙成立。常设法庭最初由11名法官组成(后增至15名),任期9年,设正副庭长各一人(均从法官中推选)。自1921年8月14-15日国际常设法庭举行第一次选举,直到1939年9月最后一次开庭,先后有两位中国资深法学家、外交家担任国际常设法庭法官。他们是:南京临时政府首任外交总长、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宠惠和南京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政务次长郑天锡(后任驻英国大使)。由于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国际常设法庭停止工作。1940年纳粹德国军队占领海牙后,常设法庭遂迁至日内瓦,海牙仅留法官一人及荷兰籍书记官若干。至此,国际常设法庭已名存实亡。1946年1月31日,国际常设法庭法官全体辞职。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根据《联合国宪章》所附的《国际法院规约》(The-Astatut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作为联合国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3个主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