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诗经?氓》的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0:41:13
阅读《诗经?氓》的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妇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找出比喻句子,并分析评价。
(2)找出议论句子,并指出其作用。

1.比喻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以物喻人,这实际上是比拟。这样的用法最明显的作用是使所叙述的内容,立体化、形象化,让人一读就明了。
2.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妇之耽兮,不可说也。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这些议论句子,在比兴之后,顺理成章的指出,本篇的内容主旨:女子在择偶方面要慎重,否则会遭受很多苦。
因为紧接前面的起兴,所以这些议论很有说服力,令人动容。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通俗地说,赋就相当于铺陈,比就相当于打比方,兴相当于联想。
(1)找出比喻句子,并分析评价。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分别用桑叶的繁茂比喻女子的青春美貌,用桑叶的凋落比喻女子的憔悴色衰。用“比”的表现手法区别于前两段“赋”的直接陈述恋爱婚嫁过程,表达委婉而形象,也符合“卫风”的抒情性。
(2)找出议论句子,并指出其作用。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妇之耽兮,不可说也”是议论的句子。这之前的一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则是用了“兴”的表现手法。这句议论放在比兴的后面,有物到人进行了类比联想,道出了女子此时的追悔之情,也劝诫其他未婚女子不要轻易相信男子的甜言蜜语海誓山盟,不要沉迷男子编织的情网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