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是怎么个核巨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7:41:59

楼上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现代物理学已经认识了恒星内部的变化(总体情况,更多的细节还有待于研究发现),并且已经观测到由星云向原恒星演变的过程。
在我们的宇宙诞生后不久,婴儿宇宙只产生了两种化学元素:氢和氦。以稀薄但却巨大的空间分布不均匀的分布在宇宙中。
后来在巨大的星云中比较密的地方,由于引力的作用,物质(也就是氢和氦)开始聚集,并且这个聚集是加速的,逐渐形成了恒星和由恒星组成的星系。
由于物质的聚集过程中,引力势能转化为物质的内能,所以温度升高,最后在原始恒星的中心达到了1000万度以上,于是由氢聚变成氦的核反应开始了,这时发恒星开始自主产生能量,稳定的发光,于是恒星进入到了主序星阶段。
而当恒星中心的氢的含量下降10%以后,由于氢核的碰撞的几率减小,不能继续进行由氢聚变成氦的核反应了,这时,由于恒星强大的引力作用,于是恒星向内部猛烈塌缩,产生更高的温度和更大的压强,于是下一个聚变过程:由氦到碳的反应开始了。
但是轻核(这个是指质量小的原子核,而不是所谓的星的内核)的聚变是有终点的,这个终点就是铁原子核。
如果一个恒星的质量超大,如有太阳的一千倍的质量,它完全可以走到聚变成铁原子核的终点。
当恒星的中心再也不能发生聚变反应,放出能量时,在强大的引力作用下,恒星的内部猛烈塌缩,甚至将原子核压碎,电子进入到核内,与质子结合在一起,形成中子星甚至是黑洞,而恒星的外壳向外爆炸,恒星就这样结束了它的一生。

现今宇宙中的恒星,均是宇宙大爆炸时遗留下来的大的正在裂变的碎片,是未能充分裂变的较大的原子核的集合体,其中正在发生核的裂变和聚变,既有大质量的核子也有小质量的核子,大的原子核可能有几万公斤,甚至更大,小的核子就是氢核了。大质量的核聚集在恒星的中心区域,人类无法探测到大核的存在,因为大核裂变时产生的大量极小的碎片(如氢、氦等)浮在恒星的外部,包裹在大核的表面,在重力和浮力作用下,从恒星中心到表面,形成了由重到轻的核子梯级分布。对大质量的核子的裂变是一种链式裂变,其蕴含的能量比仅一分为二时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