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死重于泰山?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4:55:47
写两个!还有事迹!好的加悬赏!

1、司马迁
汉朝的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祸从天降,遭“李陵之祸”的株连,被迫辍笔,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鸿篇巨著——《史记》。以义死难,视死如归。

2、文天祥
正气流千古:当元兵大举进攻南宋时,南宋大臣文天祥率兵抵抗,兵败被俘。囚禁中,许多元兵将领和南宋叛臣对他劝降,或以高官厚禄为诱饵,或以死刑相威胁。文天祥拒不屈从。在狱中,他写了《正气歌》,抒发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表达了他坚贞不屈的意志,元人决定要杀掉他,临刑时,文天祥面向南方,跪拜了祖国和人民,然后从容就义,时年47岁。

1、林则徐 :虎门销烟:为了抵制鸦片对我国人民的毒害,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民族英雄林则徐,在广州领导了声势浩大的禁烟运动,将各国烟贩的鸦片收缴后集中在虎门销毁。焚烧鸦片的熊熊烈火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后来软弱无能的清政府迫于帝国主义的压力,撤了他的职务,并将他流放伊犁。此时他仍然心忧国家,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在毒祸日益横行的今天,我们要向当年的林则徐学习,拒毒于国门之外。

2. 屈原以死殉国: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担任楚国左徒,主张抵抗强秦,但楚王听信谗言,将他罢职流放,友人劝屈原说,“你有才能,楚王不用你,为什么不到别国去?”屈原拒绝说:“我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表现了对祖国的一片忠心。他在流放中,一直忧国忧民,写《离骚》以言志。秦兵攻下了楚都,62岁的屈原悲愤交织,怀石投入汩罗江中,以死殉国。

I DON'T ON~~^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