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几个问题。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21:36:08
1.德语“Ade”(别了,再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写?
2.鲁迅问老师“怪哉虫”是怎么一回事,老师为什么很生气地说:“不知道!”?
3.第五自然段与文章有何关联?
4.为什么写“美女蛇”的故事?
5.叫我的声音不是美女蛇,又是谁?
6.19自然段,为什么大家不能一起回去?
7.“戒尺”,“罚跪”先生为什么不常用?
8.文章在写大家读书的内容时,为什么我们读的内容不加标点,而老师读的要加那么多复杂的标点?
9.21,22自然段,为什么要把我们读的内容写出来?
10.第一自然段,“似乎确凿”?是否有语法错误,为什么? 既然百草园里的全是野草,又哪来的菜畦?皂荚树?
11.三味书屋的匾额下,为什么不挂孔子的牌位,而挂一幅梅花鹿的画?

1.作者日后在日本仙台学过德语,留学多年,受到点洋夷文化的影响,而且,用“ADE”读法上比较浪漫。(德语是全世界公认的,最难学的语言,可能在当时比较流行。)

2.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的老师是寿镜吾
据说,“怪哉”是一种虫,赤色,“头目牙齿耳鼻尽具”,但谁也不认识。汉武帝问东方朔,东方朔见多识广,脱口答曰:“此‘怪哉’也。”鲁迅小时候不知从哪里听到这则传说,很有深入研究的兴趣,进了三味书屋以后,他向寿镜吾老先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
寿老先生方正可掬,对于这类无稽之谈,自是不屑一顾。不过,寿老先生的态度和本文无关,这里只是想借用“怪哉”二字,表达自己的一点阅读感受。

3.不清楚。

4.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教学时可以撇开这些不同的观点,重点让学生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 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 最后让学生明白: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5.此处运用了联想手法,增添神秘气氛,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乐趣。

6.哪段?

7.这些都不常用。先生是性情和蔼的,调皮是孩子流露出来的天性,他当然下不了手。对这位老先生,作者是用轻松幽默的笔调予以揭露。

8.先生读的内容有标点符号,说明只有先生能读懂,学生不会读,有力地证明了书塾教育是死读书,学生并不理解。

9.

10.
并不矛盾。
“似乎”是因为不相见已隔了七八年,印象模糊,“确凿”是因为童年生活快乐而难忘记。
第一段是总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没有矛盾。前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