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传入中国的?还传入了哪些先进文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6 23:47:05
谢了呀!

马克思的名字最早在中文报刊上出现,是在1899年,即在当年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上登载的一篇名为《大同学》的文章中。此文是英国进化论者颉德的著作《社会的进化》前四章的译文,由李提摩太节译、蔡尔康撰文,在《万国公报》上连载。此后不久,即出了全书的中文单行本。另外,广学会在1898年就出版过一本名为《泰西民法志》的书,是英国人所写的《社会主义史》的中译本,其中也讲到马克思、恩格斯。但这本书发行有限,没有什么影响。
第一次透过评论把马克思介绍给国人的是梁启超。1902年10月28日,《新民丛报》第18号发表了梁启超的《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文中提到马克思说:‘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又说:‘今之德国,有最占势力之二大思想,一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二曰尼志埃(尼采)之个人主义。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在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伏。’在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朱执信、廖仲恺、刘师培等,也都曾接触过马克思主义,并摘译过马克思的某些著作。1905年,孙中山自称为‘中国社会主义者’,认为中国社会主义者也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生产阶段,预计十几年内中国所有的行会都是社会主义,可以实现梦寐以求的理想。1905年11月,朱执信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中,叙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活动,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的要点,认为它不同于那些‘空言无所稗’的空想社会主义言论。1906年9月,廖仲恺在《社会主义史大纲》中认为,麦喀士(马克思)的学说如决堤洪水,浩浩滔天,势莫能御。从1907年到辛亥革命前,刘师培等在《天义报》上也曾陆续翻译和刊登过一些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部分内容。
辛亥革命以后,结束了两千年帝制的中国并未能脱离苦难,许多中国知识分子都在为国家寻找出路。辛亥志士陈独秀在‘二次革命’失败后逃亡日本,1915年回到上海,并于同年9月创办《青年》(第二年改为《新青年》),由此在中国发动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在陈独秀看来,辛亥革命不成功是因为中国缺少了从意大利文艺复兴到法国启蒙运动这一过程。这一课必须补上,不补上,革命就不能成功;成功了,也不能巩固。其后,中国爆发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青年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旧文化进行斗争。正如瞿秋白所形容的那样,当时的思想界在长期禁锢下,好像‘久壅的水闸’,一旦开放,‘喷沫鸣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