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问大家的观点,关于老年人乘车的话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7:09:35
我每天坐公交车上班,上班的时候车上人很多,甚至说很拥挤,但每天都有很多的老年人也在那个时候坐车,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尊老爱幼,在车上要给老人让座,但是,经过我一直的观察,现在的老人也不一般,他们挤起来比年轻人都有力气,我经常被挤的一塌糊涂,他们甚至也会在车上横冲直撞不管不顾,有的时候车上的人都很无奈,有一次给他让座,还没等我把东西拿起来就一屁股坐下了,把我的东西压坏了,真是气愤!相信大家也遇见过类似的问题,都是怎么想的呢?

知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汉代开国谋臣张良吗?我想您肯定知道,只是在提这个问题的时候把它忘了,那么我再絮叨一回“孺子可教”的由来吧。
  青年时代的张良,有一天,闲步沂水圯桥头,遇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这个老翁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脱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但还是强忍心中的不满,违心地替他取了上来。随后,老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此时的张良真想挥拳揍他,但因他已久历人间沧桑,饱经漂泊生活的种种磨难,因而强压怒火,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只见那老翁走出里许之地,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矣。”并约张良5日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张良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
  5天后,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谁知老人故意提前来到桥上,此刻已等在桥头,见张良来到,忿忿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误时?5日后再来!”说罢离去。结果第二次张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侯。他经受住了考验,其至诚和隐忍精神感动了老者,于是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10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13年后再来见我。”说罢,扬长而去。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的神秘人物: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圮上老人”。
  张良惊喜异常,天亮时分,捧书一看,乃《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

  话说到这里,我要说的是:有些老人的举动的确让人不舒服。可是让座总不能让给看的顺眼、舒服的人吧?只要帮了别人就行。

也不好怎么说,说老人吧,会引起公愤,不说有时候确实委屈,并不是每个老人都是的,只是小部分。还是不去说好,必定是老人也(老人糊涂,你不糊涂啊,这样安慰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