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的修辞手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3 23:35:51
诫子书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诗句找出一个例子?
快点啊,一定要有例子!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如"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原文: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除了心中恬静,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明确目标;除了心怀宁静,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达到远方。

这是孔明先生在其子诸葛瞻8岁的时候写的,收录在《诸葛亮集》中,文章名称为《诫子书》。围绕这句话谈些心得体会的话,总是要弄明白其中的含义。这句话值得剖析的,无非是四个词:宁静、淡泊、致远、明智。

澹泊:又作淡泊。《古汉语词典》(简称《古词典》)里没有解释“淡泊”一词的例子,所以我认为应当单字去解。《古词典》中引《文子·上仁》中的“非淡漠无以明德”,解释“淡”为“恬静;恬淡”;引用《老子》中的“我独泊兮其未兆(未兆:指没有产生欲望)”,解“泊”字为“恬静,安静”。故而淡泊一词解释为“恬静”最为合适,而且也符合作者的意图。

宁静:《古词典》援引此句为例,解为“安宁平静”;《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安宁,(环境、心情)安静”,由此古今意义差别不大,故而上面的翻译直接照抄,之所以不套用现在汉语的词义,是因为“宁静”二字更符合作者的本意,我以为。

明志:《古词典》中,依旧没有“明志”这个词。“明”的众多意向当中的“明白”和“明确”两个意向,还有“志”的众多意向中的“志向”和“目标”两个意向,开始我都觉得通。然而当我看了《诫子书》中,后面紧跟的话“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觉得“志”字还是“目标”为好,因为“非志无以成学”中,“志”字如果当成“志向”的话,“成学”和“志向”显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但是“成学”与“目标”却是“有目标可以成学”的关系,与原句句意相符,故而“志”字当“目标”解。又因为考虑了词语搭配和具体语境,“明确目标”要明显好于“明白目标”,故而“明”字当“明确”解。

致远:根据对偶句的原则,“致远”和“明志”是一对动宾关系的对仗词语。《古词典》中“致”字的动词意向里,“到达”之意引自《荀子·劝学》中的“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其中“致千里”和“致远”我以为含义相同:千里即远也。显然孔明先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