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最早出自谁人之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0:53:59
此话在<三国演义>中就有台词 并非是什么方言吧

鲁迅!
鲁迅先生评孔乙己说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不同意楼上观点,《红楼梦》中薛宝钗曾经说过这句话,当然,她攻击的对象就是林黛玉,所以我觉得最早文字记录的应该是红楼梦。当然最早说的我觉得应该不是红楼梦。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个标题是一句民谚。其它方言区有没有类似的说法我不清楚,至少它流行于北京、天津这片。这句话涵盖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的人生智慧:我们看到那些痛哭流涕的人,就一定要去同情吗?答案当然是个“不”字。

对于一个心理咨询师来说,他面对的肯定就是“可怜之人”——主动诉说自己痛苦的人。当然,这些人并非都有可恨之处。但以笔者片面的经验所见,咨客咨询的动机本身就常常包含着几种人格问题,也即“可恨之处”。

一类就是过度自恋。高度关注自己,对他人漠不关心,这样就放大了内心的痛苦体验。他们拿到咨询师面前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换成别人根本算不上什么问题。

另外,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如“希望周围的人都喜欢我”、“希望自己成为众人关注的中心”、“希望大家都真诚待我,对我讲实话”,表面看起来满正常,其实都是过度自恋的表现。这些目标谁也不可能实现,于是就陷入痛苦之中。凡因过度自恋而产生的痛苦,都属于自寻烦恼。

过度自恋型的咨客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根本不在意咨询师的看法,只是想让咨询师认同他自己的判断。动辄与咨询师争辩,令你头疼不已。对于这种咨客,咨询师能有什么办法呢?除非你认同他的小题大作。

其次就是喜欢推卸责任。这类咨客认为,自己所有痛苦的根源都在于他人和社会。别人排挤自己,大家合伙陷害自己,领导埋没自己,等等。他们把心理咨询当成信访处,自己的内心痛苦往往只是个引子,通过它要给你唠叨许多所谓的不公平待遇。实际上他根本不是想解决心理问题,而得想得到一个认同:我无辜,我占理。既然他认为自己遭到这么多“不公平待遇”,心理咨询师又能作什么呢?

再次就是过度依赖型。他们把咨询师当成依赖的对象。不光长期咨询,甚至不分时间、场合骚扰咨询师。有个咨客半夜打电话给熟悉的咨询师,要她来解决自己和爱人吵架的问题。连起码的作人礼貌都没有,这种可恨之人难道一定要同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