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应有的好习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03:04:05

中小学生习惯调查奇怪现象 年龄长了好习惯丢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学前教育网 点击数:43 更新时间:2007-10-25

“幼儿园的小朋友知道洗了手要关上水龙头,高中生却不知道。”

“小学生见到老师和参观者会主动打招呼,高中生对师长和客人都视而不见。”

……

“孩子要从小培养良好习惯”,是每一位家长和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永恒的主题。10月22日至25日,京津沪渝四市区德育研讨会在本市举行。研讨会提供的调查显示,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长、课业负担的加重,孩子日常行为中的好习惯却在渐渐减少。这种怪现象,值得家长们深思。

现象

中学生反不如小学生习惯好

大孩子不如小孩子“懂事”

本市南开区做过中小学生品德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调查。调查发现,在养成良好习惯方面,小学生要好于初中生,初中生要好于高中生。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小学,绝大部分学生能主动跟老师、客人打招呼,而在中学特别是高中,只有少数学生能做到这一点。

一些高中生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天要想的事情多了,就不太注意主动问候师长这样的小问题了,而是更关注怎样提高成绩等问题。“学习好,家长就高兴。”这就是大孩子最大的努力方向。

小孩子大孩子培养内容倒置

本市某示范高中的德育处主任在课间巡视时,发现一些学生在洗手后没有及时关水龙头的意识,需在老师的提醒下才能意识到“节约用水,人人有责”,尽管这样的宣传标语就贴在迎面的墙壁上。

这位老师告诉记者,在一些生活细节上,可以感觉到好习惯在中小学生身上日渐消失。随手关好水龙头、见到长辈要主动问好、课后要及时温习功课等应该从小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却在孩子上了中学后仍作为一种专门课程来施教。而在幼儿园阶段,本应是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时候,不少家长却要求孩子学加减法、学认字、学习各种才艺。这种本末倒置的教育,“该学什么的时候不教什么”,往往会给孩子一生的成长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