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问题的由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0:10:14

澳门在明代史书中记载称为“蚝镜”(濠镜),澳门当时是葡萄牙与中国贸易的主要补给港口。葡萄牙人占领后时,问当地人这里的地名。因在妈阁庙旁,当地人便回答“妈阁”,于是澳门便被命名为“Macau”(“妈阁”葡萄牙文的译音)。原属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1557年,葡萄牙人向当时明政府取得居住权,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欧洲人。最初由果亚亲王管辖,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马士加路也为首任澳门总督。

澳门历史上以中西文化交流驰名于世,亦曾在世界经济的运转中发挥重大作用。她的名字最早记载于明朝史书,叫做“蚝镜”(濠镜),此后还有“濠江”、“海镜”、“镜湖”等多个别名。

概因四、五百年前,本地蚝产丰富,南北两海湾,水静湾圆,有如明镜也。后来又称作澳”。澳,泊囗;外国船只停航寄泊的地方。”诸番求蚝镜为“澳”,故称“蚝镜澳”。地属香山县,亦称“香山澳”。至于今名”澳门”,其由来则有多种传说,一“门”是中国内河通往海洋的海峡总称,本地内港的妈阁庙,隔海同湾仔的银坑相望,形成海峡像门;一说本地南面对开的氹仔、小横琴、路环、大横琴四岛离立对峙,海水贯流其间,成十字门状,所以亦有“十字门”之称;又有一说本地南台山(妈阁庙山)和北台山(莲峰山),两山相封成门。总之,既是澳,亦有“门”,便称澳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