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已经采用郡县制了,汉朝彩的是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06:57:04
相关资料能否告之?

不能简单的看这个问题。高中历史课本把分封和郡县分开是错误的。实际上,汉朝就是有郡县,还分封。郡县受中央领导,但是收入归分封的人所有。但后来分封的王有了实权,威胁中央,就出现了“推恩令”。但是分封并没有结束。三国时候,曹操世袭费亭侯,刘备被封为宜城亭侯,关羽被封为汉寿(地名)亭侯等等都表明分封的存在。
分封结束于康熙一朝,平定三藩标志着封建分封制的完结。但在民国,还有张作霖、阎锡山等割据一方的军阀。

汉朝是分封制郡县制并存。

汉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宰相权利较大。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长;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长;御史大夫掌监察,辅助丞相掌管政治事物。而在汉朝,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必须做御史大夫后才能做丞相。而在御史大夫之下,还设有御史中丞,掌管宫内事务。九卿则是太常(掌祭祀鬼神)、光禄勋(掌门房)、卫尉(掌卫兵)、太仆(掌车马)、延尉(掌法律)、大鸿胪(掌礼宾)、宗正(掌皇帝族谱)、大司农(掌全国经济)、少府(掌皇室财政)。汉武帝时期,皇权开始大幅膨胀,尚书令的地位大幅抬升。汉武帝将身边重臣如严安、主父偃、朱买臣等为郎加以侍中,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组成中朝。原以宰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外朝。汉朝的选举制度是察举制,以地方推荐为主,考试为辅,考试与推荐相辅而行。推荐过后是还要经过考试覆核;覆核合格后才能量才录用。无论是特举贤良方正,还是岁举孝廉、茂才,均须经过中央覆试。汉代察举制下的考试,在西汉时并不占主导地位,考试只是区分人才高下,授官大小的参考 ,这与后世以考试为主、以推荐为辅的科举制截然不同。至东汉时,为纠正察举荐人之滥,开始注重考试,形成察举与考试相结合的选士制度,而且考试成份日益增加。在推荐基础上加强考试,这是汉代察举制发展的新趋势。荐举为主,考试为辅,是两汉察举制的基本特点。汉朝早期实行征兵制度,男子廿三岁起至五十六岁之间,服役两年。一年包围京师,名为正卒;另一年戍守边郡,叫做戍卒。正卒分为两支,一支为南军,守卫宫城,另一支为北军,保卫首都其他地区。

郡县制

汉朝主要还是郡县制,为了照顾那些王,采取了“郡国并行制”,但王国的国相仍然是中央派遣,所以“国”和”郡“低位上相差无几。

初期是二者并存。武帝时颁布推恩令,诸侯国被大大削弱,之后就不成气候了,各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