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中的宦官和外戚各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0:39:52

宦官
中国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又称阉狗、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
http://baike.baidu.com/view/31633.htm

外戚
亦称“外家”、“戚畹”。指帝王的母族、妻族。历史上,帝王年幼时,外戚往往干政擅权,甚至有改朝篡位者,如西汉末的王莽与建立隋朝的杨坚等。
http://baike.baidu.com/view/3586.htm

封建社会中的宦官是指:
宦官,也称太监、公公、寺人、阉人、内官、内侍、中官、中涓、内竖、中贵人,是指古代宫廷中替皇室服务并阉割掉外生殖器的男性。宦官是负责宫廷杂事的奴仆,不得参与国家政务,但因与皇室朝夕相处,遂能博取信赖或有可乘之机,故在一些朝代中存在着宦官掌握国家政务大权的情况。

封建社会中的外戚是指:
外戚者,皇亲国戚也。皇帝的妻子,皇后娘家兄弟。与皇族宗亲没有丝毫关系。最有名的是太后的兄弟,也就是国舅。外戚亦称“外家”、“戚畹”。指帝王的母族、妻族。

外戚必须从东汉说起。东汉时期,皇帝继位时年龄普遍幼小,所以当母亲的皇太后自然成为权力中心。可是在封建社会独特的宫廷制度下,皇后绝少与除了皇帝之外的男性接触,仓促之间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必须面临她十分陌生的政治,她的能力和心理状态都适应不了,就好比被人剥光了衣服扔到大街上,又恐慌又孤单。她不能依靠朝廷的大臣里,因为她根本不认识他们,她唯一可依靠的是自己的家里人,只有家里人才是她可以信任的。于是外戚政治由此诞生。请注意,外戚这个词是高度政治化的词汇,绝不仅仅是“皇太后的娘家人”这么简单,能够被称为外戚,一定是掌握了国家实权的皇太后娘家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