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这首诗的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04:56:22
谁知到

一、《出塞》共两首,分别作答:
  1、其一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其二
  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二、扩展知识:
  1、原词欣赏:出塞
  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2、作品简介:《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第一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对《出塞》的评价历来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寥寥数笔,生动地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胜利者的骄傲神态。全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3、作者简介: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属陕西)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作者背景
  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字少伯,亦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的诗激昂慷慨,深挚凝练,表现军队生活的边塞诗尤其感人。他特别擅长写七言绝句,《出塞》、《从军行》是著名的代表作。。
  注词释义
  龙城飞将:龙城,即卢龙城,是李广驻军的地方,在今河北省卢龙县。汉代名将李广,勇敢善战,被匈奴人称为“汉之飞将军”。这里指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