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至1929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以及中国的外交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5:08:23
急!
谁能讲讲1919年至1929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以及中国的外交?

自鸦片战争起到民国建立稳定的统一的政权以前,中国基本上在外交上处于任人宰割的状态。从《南京条约》开始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王朝不断丢失国土和主权。这段屈辱的外交史,究其原因,从国际关系框架的角度来说是中国领衔的封建世界体系受到西方新的充满扩张和侵略性的国际体系的冲击。当时,由于中国生产力极大的落后于西方,而以生产力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军事亦完全处于下风,而文化则在清王朝自身的长期的文化压迫和西方世界的侵略行径中受到挤压而扭曲变形。
  直到民国政府成立以后,中国才开始一点点地扭转屈辱外交的历史。首先由收回各国在中国的租界开始。中国自1919年陆续收回各国租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人民首先于1919年收回天津德、奥租界和汉口德租界。1924年收回苏联政府放弃的一切前俄租界。1927年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1929年收回天津的比租界和镇江的英租界。1930年收回厦门的英租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3年废除天津和广州的英租界及英、美、比3国在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的权利。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废除了中国各地的日租界。1946年收回上海、天津、汉口和广州的法租界及法国在上海和厦门公共租界的权利。1947年收回天津意租界和意在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的权利。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租界至此全部收回。
  从1928年6月起,国民政府大力宣传要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并发起一场同列强“改订新约”的运动。这一运动主要集中于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项。国民政府“改定新约运动”,恢复了我国长期丧失的主权,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又很不彻底,其有关废除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实质是一纸空文。

  由于国民党政府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在资本向全球扩张的帝国主义时代,国民政府想不受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的干扰又何其困难。最终还是摆脱不了美国的控制和影响。不过其构建独立的国际地位的努力仍然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