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类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4:19:33
另外,
类书有何艺术价值?唐宋明清四朝有哪些主要类书?
类书的价值等后续问题也请一并回答啊!

类书?
1.类书的定义。《四库全书》子部四十五有“类书”一门。其小序说“类事之书,兼收四部,而非经、非史、非子、非集,四部之内,乃无类可归。”这反映了有些类书的内容具有边缘性。但这不是严格的类书定义。《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对类书的定义是:“古籍中辑录各种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便于寻检、征引的一种工具书。”我以为这个定义很准确,只是稍嫌简略。古人对类书早有研究,有不同的界说。综 合起来大致可以说:类书是割裂群书原文以为条目,或以事分,或以字分,或以韵分,按类编排起来,以便检索或征引的资料性工具书。一般以事而分的类书,有的兼收各类,有的专收一类。以字而分的类书,有的齐句首之字而分,有的齐句尾之字而分。?
2.历史上的类书。类书早在汉代已经有了萌芽,一般认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类书,是三国曹魏时期(220~222)魏文帝曹丕下令编纂的《皇览》,是一部规模约有800万字的大书。此后历代类书编纂相延不辍,规模越来越大。类书编纂需要征引大量书籍,投入许多人力,故历史上大型类书多由皇家主持编纂。择其要者,三国时期有《皇览》。南齐时有《四部要略》1 000卷。唐代武德年间有《艺文类聚》100卷,贞观年间有《文思博要》1 200卷,圣历年间扩充为《三教珠英》1 300卷。宋代有《太平御览》1 000卷,《太平广记》500卷,《册府元龟》1 000卷。明代有《永乐大典》22 877卷。清代有《渊鉴类函》450卷,《骈字类编》240卷,《子史精华》160卷,《佩文韵府》444卷,《古今图书集成》10 000卷。这些都由皇家主持编纂。私纂的类书种类和数量更多,只是规模较小而已。?
3.类书的起因。唐欧阳询奉敕编纂的《艺文类聚·序》对类书的起因说得明白:“夫九流百氏,为说不同,延阁石渠,加载繁积。周流极源,颇难寻究,披条索实,日用弘多。卒欲摘其精华,采其旨要……俾夫览者易为功,作者资其用,可以折衷古今,宪 章坟典云尔。”
可见,由于古籍原著的大量出现,遍读群书十分困难,而我国学术又十分重视原文的征引及 考据。在这种背景下,以辑录原著精华为务的类书便应运而生。?
4.类书的作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类书利弊说:“此体一兴,而操觚者易于检寻,著书者利于剽窃,转辗裨贩,实学颇荒。然古籍散亡,十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