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贵则饿民,谷贱则伤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7:54:04
请知识丰富的朋友解释下,出处和具体意思。自己想不明白了
宋朝 冯道说的

谷贱伤农”就理应“抑商扶农”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3月30日介绍,近日,为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国家再次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最低收购价格的提高不会推动物价水平上涨。“谷贱伤农,米贵伤民”,“伤农”与“伤民”是一对矛盾,但于情与理来说,
解决“伤农”的问题仍是居于首位的“当务之急”,何以见得:

一是农民的付出与收入不对称。“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风雨,冬不得避寒冻。”农民的付出有目共睹。农民之所以离乡背井外出打工,其因就在于种地难以脱贫,更无望致富。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起码使土地能留得住农民。

二是农业维系着民生。“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近年来,风调雨顺,粮食充裕。但切莫忘记农产品也是重要的资源,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调高收购价格有利于导民于农,只有地尽其力,人尽其用,普天之下才能衣食无忧,国家才能安定稳定。

对于最低收购价格上调,社会上有一部分人持反对意见,这就需要就“农产品、商家、百姓”的销售流程作具体分析。如今农产品收购价格一提高,商家就往往借题发挥乘机提价,不但把成本转嫁到百姓身上,还将怨气引向了农民。因此,我们在抑制物价上涨时,切莫把目光只盯住农民,而应该关注农民背后的商家提价行为。

对于关系到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粮食问题,国家有必要采取严格的限价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农民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对于商家来说,在限价范围内仍可保证其利润,只不过制止了暴利行为而已。采取粮食限价销售政策,可以“取有余以补不足”,也是使农民、商家、百姓三者取得“三赢”的最佳途径。

鲁九评点:“听说鸡子贵,连夜磨鸭嘴”,恐怕农民的粮食价格没涨多少,倒给其它商品找到了一条“水涨船高”而普遍涨价的理由

成语解释:

词 目 谷贱伤农

发 音 gǔ jiàn shāng nóng

释 义 谷:粮食。指粮价过低,使农民受到损害。

出 处 《汉书·食货志上》:“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示 例 “~”的古语成为都市间报上的时行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