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是诸侯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7:45:24
《三国志》上说,"会太祖迎天子都许,收河南地,关中皆附。绍悔,欲令太祖徙天子都鄄城以自密近,太祖拒之。天子以绍为太尉,转为大将军,封邺侯,献帝春秋曰:绍耻班在太祖下,怒曰;“曹操当死数矣,我辄救存之,今乃背恩,挟天子以令我乎!”太祖闻,而以大将军让于绍。绍让侯不受"
他没有正式封侯吧?

准确的来说袁绍并不属于诸侯。
在这里先简单明晰一下诸侯的概念:中国西周、春秋时分封的各国国君。周代初期实行将土地和臣民封给子弟、功臣以建立诸侯国的制度。西周的诸侯有同姓、异姓之别。同姓即姬姓诸侯,在盟会时居于异姓的前面。异姓不少是曾与周王室有婚姻关系的,还包括褒封的前代后裔。在众多封国中,最重要的有卫、鲁、齐、宋、晋、燕等国,其国君地位较高。诸侯受封时要举行册封仪式,谓之锡命。周天子为受封者颁布册命,宣布疆土范围、土地数量,以及所封给的属臣、奴隶、礼器和仪仗的数量。受封的诸侯必须为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控制。春秋时,诸侯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脱离了周天子的控制并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
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袁绍虽然是四世三公,但是任然不属于诸侯列,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时将袁绍这类人定义为门阀。既是名门望族势力。
至于“挟天子以令诸侯”一说其实是一虚指,并不是说天下的各路豪强都成为了诸侯,只是说割据一方已有诸侯之实,尚无诸侯之名。
袁绍做官最大也才是冀州牧,并没有封国。他并不像曹操一样被封为“魏国公”拥有诸侯之名。

是,当时事,还是四世三公呢,从祖上就是代为官,门多故吏,而且占据青,冀,幽等州,当时的一大割据诸侯,可惜没有济世之才, 袁绍(153 — 202) ,字本初,性别男。汝南汝阳(今河南周口西南)人。出身名门大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少折节下士,知名当世。灵帝死,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宦官,事泄,何进被杀,袁绍率军尽诛宦官。董卓专权,绍政见不同,逃奔冀州,董卓拜其为勃海太守。初平元年(190),关东州郡牧守联合起兵以讨董卓,袁绍被推为盟主,自号车骑将军。董卓不久被杀。关东军内部开始互相兼并。袁绍夺取冀州牧韩馥地盘,自领冀州牧,此后又夺得青州、并州。建安四年(199)消灭幽州公孙瓒。至此袁绍已据黄河下游四州,领众数十万,成为当时最大势力。同年,袁绍准备向曹操发起进攻,直捣许都,劫夺汉帝。监军沮授、谋士田丰劝其进屯黎阳,据守黄河,以逸待劳,遣精骑以骚扰曹军,俾不出3年可击败曹操。而以郭图、审配为代表的一部分将领主张迅速决战。袁绍采纳后者的意见,五年,发布讨曹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