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一些古人帮助别人的事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8:12:55
如题,要速度,本人时间紧迫,比如说,司马光砸缸救同伴啊之类的
再等等,看有没有更好的

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曾与鲍叔牙交游,鲍叔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生活贫困,常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对他很好,没有怨言。后来鲍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起来了。鲍叔于是向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执掌齐国的政事,齐桓公的霸业因此得以成功,九次会集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都是根据管仲的计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一起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是由于生活贫困的缘故。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穷困,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愚笨,知道这是由于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是由于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三次作战,三次都战败逃跑,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胆小,知道这是由于我还有老母的缘故。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他而死,我被囚禁起来受屈辱,但鲍叔并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生我的是父母,但了解我的却是鲍叔啊!”

鲍叔在推荐管仲辅佐齐桓公之后,甘愿身居管仲之下。鲍叔的子孙世代都在齐国享受俸禄,十几代人都得到了封地,往往都成为有名的大夫。所以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却称颂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这个应该是很典型的 暂时只能想到这个 再有想到的再补充

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我认为诸葛亮最开始是有怀才不遇的感慨的,但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他也就忠心辅助刘备。其实,我觉得刘备虽然宽容,但是并不是一个值得为之效命的最佳雇主,他软弱,有没有什么才干,完全就是依靠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等等大将忠心扶持,才能撑到后来“三分天下”。无论如何,刘备毕竟是有识人之明的。
我认为诸葛亮、张飞、关羽、赵云等人对他的帮助,也不一定就是完全处于“大丈夫建功立业”的心思,他们是真正对刘备忠心的人,不计较个人得失。
诸葛亮多年辅助刘备,刘备死后,虽然刘禅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可是诸葛亮念着刘备的知遇之恩,仍然愿意忠心辅助,这是多么宽大的胸怀。

当然,历史上这样的事情还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