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 叔孙豹 生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9:24:21
急用

叔孙豹:

叔孙豹,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为氏,名豹,谥为“穆子”,故史书中亦曰“叔孙穆子”、“穆叔”,是鲁叔孙得臣之子。叔孙豹于《左传》中最早见于成公十六年(前575),昭公四年补记了此前的事迹。襄公五年(前568)季文子死后,因季武子年少,叔孙豹曾有几年执鲁国之政,其他时间主要管鲁国的外交,即昭公元年叔孙豹所说“叔出季处”(季孙氏守国主政,叔孙氏出使)。季孙为上卿,主国政;而叔孙为亚卿,主盟会、聘问以至用兵,其职掌颇同于《周礼》中之人行人。叔孙豹用事期间,鲁国免去了不少祸患与屈辱。他维护鲁国的地位与声望,协调大国,团结小国,于极为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使鲁国保持安定,极为不易。他甚至为了维护鲁国的安全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无论外交陈辞、赋诗言志、接受宴享,皆能不辱国格,不失人格;不当有者不争,当有者不让;说话、行事不卑不亢,正正堂堂,实属难能可贵。
据《左传》记载:鲁大夫叔孙豹回答范宣子问什么是死而不朽时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叔孙豹所谓的“三不朽”是指一个人在道德、事功、言论的任何一个方面有所建树,传之久远,他们虽死犹生,其名永远立于世人之心,才是不朽。有副著名楹联:“五百年间气,三不朽伟人。”能做到死而不朽,可谓伟人。
《左传》、《国语》中多次写到叔孙豹赋诗,或让乐工诵诗,或言谈中引用诗句之事,从中可以看出春秋中期以前贵族们学诗用诗的情况,如赋诗的类型、方法和原则等。有些地方还写到叔孙豹解说诗意,反映出其一定的诗学、美学观念。他是贵族、大夫,同时也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人。因为当时尚无私家讲学的风气,所以他实际上也就是春秋中叶杰出的诗学家。